1989美国8.1分剧情喜剧《为所应为》BD1080p.中文字幕


为所应为海报

为所应为剧情介绍

纽约布鲁克林黑人社区生活着各个族群的人:黑人、意大利移民、韩国人.....意大利移民Sal(丹尼·爱罗 Danny Aiello 饰)和他的两个儿子在这里经营一家比萨店很久了,Mookie(斯派克·李 Spike Lee 饰)在店里负责送外卖,经常和Sal的儿子闹矛盾。 Radio Raheem(Bill Nunn 饰)是一个喜欢提着一个收音机大声放着音乐到处走的年轻人。炎热的一天,黑人小伙Buggin' Out(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 Giancarlo Esposito 饰)发现比萨店墙上挂着的名人照片里没有一个黑人,十分不满;而Radio来到比萨店,却被Sal要求关掉收音机。心怀不满的Buggin' Out和Radio决定找Sal讨个说法,三人在争执中,Sal把Radio的收音机砸烂了。Radio大怒,便和Sal打了起来。警察赶来了,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场种族间的暴乱即将到来...... 本片被提名62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本片的成功使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在好莱坞大放异彩。

为所应为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为所应为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为所应为豆瓣热评

  • SydneyCarton2016-03-20 22:06:28

    这是一部只有1989年的斯派克·李来拍才不会被2016年的斯派克·李指责为种族歧视的电影,不仅有1989年的斯派克·李出演,2016年的斯派克·李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哦,对喽,就是个嚷嚷着要挂照片的傻逼。

  • 诱导师2017-03-17 11:18:55

    28年前,斯派克·李拍了一部献给当下的美国——不,是今天整个世界——的现代寓言。

  • 傻乐的猫2015-01-02 17:44:31

    斯派克李的《鬼子来了》,时年才30出头真心牛逼,比日后的《撞车》《为奴十二年》都深刻,对比话痨王锡兰夫妇的《冬眠》,这才是好看的话痨片。我不觉得立场“中立”,他狠批的就是同胞黑人兄弟们。

  • zci2009-07-25 13:56:43

    2009。黑人,又懒又馋,贪图眼前的享乐,还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恐怕就是这部片子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

  • 世界的焚像.2020-04-02 13:41:54

    仅用一天时间刻度描绘出黑人街区浮世绘和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人物群像。并且斯派克·李作为黑人导演在《为所应为》中展现出相当强的自省性——黑人之所以受到不公正待遇并非仅仅只是种族歧视的缘故,而是他们自身对公序良俗、社会共识的盲目反叛和自身素养造成的,比如Buggin' Out要求披萨店老板在墙上挂黑人照片,Radio执意要在披萨店开最大声放音乐。这些对于社会基本秩序公识的执拗叛逆导致所有对这种行为的“阻止与遏制”都演变成了“种族歧视”,而当个体仇恨上升为群体性的“种族矛盾”时,所有的“暴力性”都获得了一种错位指涉与释放出口。全片一以贯之的那句“Fight the power”的口号相当讽刺,因为那些黑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斗争的是哪股力量。

  • 哪吒男2017-02-19 23:55:42

    佩服于导演的天才技法!灵活自如的摄影和叙事把一个不足100米的街区塑造成浓缩社会与文化史的万花筒,对矛盾和暴力的的思考也可谓深入浅出,严肃而不僵硬,尖锐而不偏颇。

  • nomad2013-11-15 17:58:20

    一帮人,不读书,酗酒发疯,然后到20岁的时候走上街头问“为什么不给我工作”

  • 欢乐分裂2018-12-19 22:02:39

    非常精彩的群戏和场面调度,密集台词以rap节奏说出,交织出一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复杂社区,冲突与矛盾从来不曾消匿,藉由琐事叠加出的导火索,在这漫长而炎热的一天告罄时,终于喷薄而出。种族歧视与反向歧视,各自构成所属阵营的语境,这种题材很容易滑向俗套官方语言,而斯派克·李的身份、眼光与技法都决定了本片的大胆、趣味与深刻。

  • 掉线2015-04-06 20:22:01

    【B+】戏谑的讥讽,原来斯派克李曾经也是如此的叼炸天。同样是“凡人皆傻逼”的表达,斯派克李显得没那么高高在上,毕竟他自己也在里面演了个傻逼。

  • 米粒2012-05-24 13:02:49

    斯派克李的主观广角镜头真是用得好啊,那么早就开始用了。(参见25th hour里面镜子那段。)黑人区啊,其实也未有想象的那么危险,一切事出有因。其实种族的融合在悄然进行,只不过这过程确实艰辛【2019.06 29重看

  • MoCuishle2017-08-03 01:04:29

    愤怒的黑人、低智的白人、暴躁的儿子、中立的老人、暴力的警察、无奈的父亲、软弱的亚裔...一场谁都逃不了责任的冲突...

  • Ocap2019-08-08 13:56:31

    4.5。种族题材电影里,舒适度和《恐惧吞噬灵魂》并列第一。很在意的一个情节点是:作为角色,把暴力推向高潮的那个斯派克·李并不像出于愚蠢,而更像出于破罐子破摔的失望。很想知道彼时的他怎么看待这一点和反暴力宣言之间的关系,也很想知道今天的他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回首。以及,本作中对黑人街区趋于“生态化”的构建方式(不得不感叹真正出现“事件”以前,几乎就像在带观众逛街),对待矛盾坦荡、理性又不失活力的状态(多次强行或动机化地将视角潜入矛盾中的一方,始终强调意志和言行要分开看待),无一不让人敬佩。结尾给出的文本让它变得更锋利、更求实效,但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一种包含非自觉的复杂性。评论区看到一句“斯派克·李的《鬼子来了》”,很有启发性的赞美。

  • 逝去的爱2013-10-20 18:19:53

    斯派克李本人对种族的看法,对于暴力打杂意大利人开的比萨店,导演没有做出主观的判断,而是让观众去思考这件事情的对错,戏剧性嘻哈风格的开场,马丁路德金语录字幕的结尾,让我们思考美国多元的文化,镜头多用推拉风格,剪辑为传统的好莱坞连续性剪辑,此片优点在于客观的再现了美国种族歧视这一问题

  • 冰红深蓝2019-07-08 09:46:09

    炎炎夏日的布鲁克林黑人街区浮世绘+不可遏制的种族冲突+无可挽回的歧视泥潭。1.剧作极为精巧,融合了经典设计与小情节模式,前两幕多线索多人物散点叙事,第三幕则由导火索汇聚所有人物命运。人物刻画更是栩栩如生,立体可信。2.影片完美融合了琐碎争吵中的喜剧感与高潮冲突的震悚&悲伤感。3.现实主义描摹与风格化视听语言共冶一炉,3位絮叨黑人背后红如烈焰的墙壁,萨尔两儿子一黑一白的背心,黑人、白人与韩国人直视镜头蹦出种族辱骂的特写蒙太奇,倾斜构图,收音机男的主观广角镜。4.斯派克·李的客观中立态度令人叹服,说唱乐舞起首,金的非暴力与马尔科姆的必要暴力引言并置收尾,一切交由观众评判与思考。5.左手Hate右手Love致敬[猎人之夜]。6.划过嘴唇、手臂与身体的冰块。7.以塞缪尔·杰克逊的电台广播作为过渡转场与娱乐趣评。(9.5/10)

  • brennteiskalt2019-02-19 23:28:10

    Do the Right Thing:一个说着轻松做起来难的准则。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事”?影片最后用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两条彼此矛盾的引言彰显出作者的无奈。斯派克李这部色彩缤纷又扣人心弦的杰作展示出美国种族问题现阶段的无解,同时对本族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现出失望。本质上这是一出典型的悲剧,在这最热的一天里,一切矛盾都一触即发,剧情无可挽回地奔向惨烈的结局。李在尾声处回归“钱”的主题,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他的局限性,也是美国种族问题无解的原因。金钱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具有不可瓦解的权力地位,在这个符号的统治下,在社会资源分配中不占优势的少数族裔必然陷入彼此内斗中。

  • 基瑞尔2017-06-24 19:24:20

    前半段Sal对儿子说自己的食物是与“多元”社区的维系,直到最后半个小时才点明种族冲突与矛盾的实质,也为所有想欲盖弥彰的人们都扎实的泼了一盆冷水。片尾Malcom X和马丁路德金的quote出现,让人震撼无言也留下更多思考:我想这就是Spike Lee电影的力量。【Rosie Perez的演艺首秀,好嫩好美】

  • RIC2012-07-13 00:20:49

    巧妙将古典的剧本结构融入布鲁克林街头的反讽风格,探讨尖锐的社会问题,真实到甚至能让观众闻到街头的气味;John Turturro演的那个热爱黑人文化却心底歧视非裔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可怕的生活典型;影片在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只提名了一个白人——也许这才是对美国社会最大的讽刺

  • Virgil2018-12-24 13:48:30

    “God dammit. Bless his soul.” 戴着眼镜的troublemaker一出场就猜到他要提Malcolm X,斯派克·李之心路人皆知。非常有力的种族故事。(20191024update:读《伟大的电影》时很认同伊伯特对这部的评价:“不假思索的人多年来一直指控李是愤怒的电影人。有很多东西足以令他为之愤怒,可我在他的作品里找不到这种情绪。《为所应为》创造的奇迹是他非常公平。那些认为这部影片煽动暴力的人是在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意见对电影毫无用处。主导着整部影片的情绪是悲伤。”

  • juan2m2011-07-15 11:36:56

    斯派克李对黑人社区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灌注其间,客观,中立,敏锐。群戏非常精彩

  • Gloria2013-04-04 15:53:37

    后面三十分钟高潮很精彩,其实黑人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为什么他们总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什么社会总是排斥他们,我觉得他们自身的原因更大些吧。

  • 烤芬2019-03-27 20:56:47

    本周是我的斯派克周,看哪部都觉得好厉害,我可能对这个三十好几了看起来还像十六岁的小个子有些着迷(纽约的矮文青,这什么美妙群体)。这部给人的physical response太给劲儿,前五分之四都是纯粹的炎热、燥热、酷热,视听语言把高温频频推到沸腾边缘,直到结尾十分钟到达沸点。本片如一锅大火上的热水,最后一下沸出去大半锅,于是又归于循环往复的表面的平静。除开把全国的、历史性的、社会性的宏大议题浓缩到一个block普通一天的“普通”事件里的精妙,他的片子还总带着一种宿命轮回的悲剧色彩,彬彬有礼的老人情绪爆发的段落,昭示着Mookie也会步其后尘——他们都无法喂饱自己的孩子,是字面意义,也许也是象征意义。年轻人对社群的苦难还一无所知(或认知片面),却早已被锁进相似的命运,这对什么肤色的人都适用。

  • HurryShit2009-02-16 03:09:11

    4+。金馬修復版in89 LUXE廳二刷。很棒,如何刻畫一個社群,而不只是個人,關於兩種路線(馬丁路德金恩 vs Malcolm X)的辯證結構(幹他媽的對應當下乃至任何抗爭,充滿既視感)。節奏真好,音樂與攝影機(廣角變形與歪斜、運動等)對主題的反覆提示與強調。老在使白眼的Spike Lee親自演出(作為一位遊走各群體送pizza的受薪者)的重大意義,Jordan 23號球衣、Jackie Robinson、綠白紅義大利國旗配色的pizza店制服,聲稱大夥要do the right thing很容易,問題是什麼是right thing?有著成熟的社會問題反思能力,而且不是那種特別狗屎的各打五十大板所謂中立理性客觀,而是「我也是身在結構中的一人,沒有誰是局外人,我也必須有所行動(但這些行動都回應著我的能動性)」的批判性自覺。

  • 胤祥2020-04-04 11:26:00

    1989年戛纳主竞赛+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男配提名;据说是斯派克·李生涯最佳。对美国种族问题的一个分析式的图解,以黑人为主的街区同时有(意大利裔)白人、拉丁裔、亚裔等族群,炎热的一天因为一件关乎“政治正确”的小事儿逐渐升级的事态,并以打砸抢烧而告终。有很精到的对黑人问题,以及文化/情感结构的剖析(穿黑色背心的Vito大概是写的最棒的wigger角色了);不过嘴炮实在是多的让人厌倦,另外斯派克李的电影结尾似乎一直有问题……这个剧本当年能拿提名都是胜利了要什么自行车!此外一直让我困惑,已经三十出头的斯派克·李本人,是怎么驻颜有术地让自己在片子里扮演的Mookie看起来还像个十几岁的少年的!

  • yasashin2012-09-16 00:15:56

    精彩!佳作!围绕在布鲁克林区黑人周围的不是每天例行的工作而是无所事事和响个不停的电台与收音机的聒噪,披萨店的意大利人对自己的顾客是又依赖又厌烦,正如他们不断在音乐里强调的“与强权斗争”不过是不断重复无意义的噪音而已。斯派克李描绘的发泄与这几天的事件如出一辙,他们伤害了无恶意的人

  • 圆首的秘书2020-04-09 00:07:44

    其实《悲惨世界》差得还远,无论是多点叙事(舍间声响!)、群像描绘(纳什维尔!)、冲突构成还是场面调度,斯派克·李显然都更胜一筹。而且我并不认为拉吉·利对暴力有充分认识,因为在他的镜头里移民是正义的反抗者,错误的总是“播种人”。相反斯派克·李则清楚知道要“为所应为”,且在这背后存在一种真正的困局。从《为所应为》到《黑色党徒》,最重要的都不是对抗,而是排斥极端的共存。这种论调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在这个极端的世界里,温和从来都罕见而珍贵。

  • 神仙鱼2021-09-25 23:50:46

    它不是预言了未来,只是描绘了世界一直以来的形状。1989年的另一个炎热夏日,喧嚣着对抗强权的人们。在热浪推动中积蓄至溢出的情绪,化为暴力倾泻而出。一个意大利人砸毁了录音机,一个黑人被警察杀死,一个白人点着了火,斯派克·李亲手打碎了窗户,所有理智在烈焰中蒸发殆尽,左手右手断臂失衡,没有人再记得什么是应为之为。以Rap贯穿始终,电影的剪辑调度也有着独特的节奏和律动。纽约街区的年轻人穿上了乔丹、伯德、魔术师的球衣,唯独不见尼克斯。

  • Mr. Fahrenheit2016-06-02 23:03:23

    本來是一部平權的片子,但Radio Raheem及那個組織大家杯葛Sal的小子太愚笨,並不停將小事化大,讓人覺得理不在黑人,只認為Sal很可憐。即使警方使用暴力,誤殺有錯,我仍不會同情Radio。若不是片末引用大篇的馬丁路德金和麥爾坎,我還以為Spike Lee是在反黑人呢!

  • Pincent2019-02-13 03:20:57

    9.3 跟《黑色党徒》喜剧化处理类似,但这部高潮戏群戏调度和戏剧张力要强很多。冲突发生时剪辑特写了拳击电影剧照,仿佛时空对位。天气尤其炎热,几位大叔闲聊的背景墙面尤其的红,色彩饱和度高,表面上的和平其实一碰就碎,勇敢提出并面对困境,love与hate只有一线之隔,鞋被踩脏了、墙上贴的照片不满意、收音机被砸了,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街区的冲突爆发甚至引发死亡。群体是缺乏安全感的,亚裔、意大利裔、黑人白人每个族裔都事不关己,人人为己,为了己利既可白也可黑,射出的水枪最终可能射向自己,口口声声歌颂民权领袖,真正做好事的人却被边缘化。反抗白男凝视,凝视回去,封闭街区舞台反映整个社会摇摇欲坠的种族现状,几乎是所有种族事件的标准模板,没有脸谱化的正反对立,大家都有自己的问题,观众来判断什么才是应为之事。

  • 桃桃林林2010-08-22 16:10:12

    一生坚持黑人权利的斯派克·李。琐碎的生活细节,歧视就在身边。

  • 超cute侠2014-07-30 16:48:55

    很难得的是斯派克·李的立场并没有一味地倾向黑人兄弟,片中的披萨店老板实际上也是受害者,在整个社区化的背景中,多种族之间的矛盾就像是一点即燃的导火索,以至于暴力结束后已经想不起当初的争端是什么。电影的群像很精彩,配上对燥热天气的强调,构成了一出具有反省意义的作品。

  • 2020-06-10 23:11:51

    #CC#才氣橫溢,布景就一个非裔聚居街区来作[城市生态的切片],因开头一个黑人抱怨为什么在披萨店内名人墙上找不到著名非裔而引发结尾的暴乱—— 店主报警,警察在制服一个黑人时,令其窒息身亡。之后就是二〇二〇年同样的剧情,黑人社区的暴乱,并伴随着洗劫。这种扰乱多以发泄内心原始的愤怒和疏离感为目的,没有条理清楚的诉求。 影片最著名的还有广为人知的因种族仇恨而大放厥词的场景,斯派克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让饰演不同人种的角色正对镜头,说出各种种族主义言论,情绪饱满又极富煽动性。 但他又用有明确说教意图的布莱希特式结尾弱化了这种煽动:一名非裔电台DJ闯进这组镜头,告诉观众要冷静,不要理会他们的一派胡言。并呼吁非裔应该开展自己的生意,因为非裔经营者是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权利不断扩张之间的重要连接。

  • M.2012-07-04 01:35:24

    轻松的听着公敌乐队的Fight The Power,塞缪尔杰克逊的电台式喋喋不休,达迈尔的汤姆大叔式关爱,还有混迹在声名狼藉的布鲁克林街区的各族人的各种人生价值观,背景的萨克斯风爵士乐,再用一场突发的紧张的没头脑破坏结束。Mookie居然就是Spike Lee,黑人导演的黑人电影。很好看的电影。

  • 嘟嘟熊之父2018-05-04 22:39:44

    本质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语言加深仇恨,行动煽动怒火。一场喜剧底色的悲剧实验。

  • censored dump2020-06-06 23:23:36

    杰作。不仅在于它的预言性(92年的洛杉矶,现在的明尼阿波利斯),也在于斯派克李对全景的呈现,物理的和心理的,which来自一种精确的移动,镜头散点式地穿行街区,让你感知每个人的状态,感知他们的汗水与脏话,但又不过分代入,当最后的半小时燃烧时,前面的所有都成了火柴,当我们去问为何穆奇要那样做,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代入了白人/警察的视角,而忘记了近在眼前的死亡。伯林说过understand是要“进入”的,也就是人可以理解人的基础,而电影带来的族裔全景里,这种进入是丧失的,它的征兆正是表面的多样性、表面的酷:文化符号各说各话,却无法互相沟通(fuck的滥用恰恰说明交流的无能),穿伯德球衣的白人撞上AJ鞋的黑人,却想不到他们都看篮球,这种种心理的隔离,最终只能由可通约的暴力来表达和统一。

  • 思路乐2020-04-18 22:54:26

    【A+】个人观点,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种族电影”了,代表着文本与影像的双重胜利。摄像机像个妖艳的幽灵,由私人空间的冲突起步,将视角向后延伸,向外扩展至街道空间,横移镜头则为空间不断填充人物群像打下基础,而无处可躲的灼人烈日和粘稠作呕的汗液是展现「愤怒」最为直观的视觉元素。仿佛间,我看到了属于斯派克·李的《热天午后》。当热浪逐渐散去,冲突却无情爆发,我们把怒火发向无能之人,我们把怒火发向无辜之人,我们把怒火发向无关之人。这糟糕的街区,已成为美国种族问题的缩影,不仅是过去,更是现在与未来。在无奈中我们抛出质问,却无望得到答案,愤怒与暴乱仍在蛰伏,就像这热浪一般,无边无际。

  • 含笑半步颠2020-04-06 17:55:09

    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酝酿危机,火药味都藏在了“轻松”的嘴炮上。斯派克李讲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族群混居的问题,有多少不满和怨恨在文化差异,日常龃龉下逐渐被放大,最后借着抽象又政治正确的旗号,肆意的干着龌龊的事情,文明的脆弱经不起任何的暴力

  • 德小科2020-04-09 05:41:50

    完美对应了美国当下正发生的一切,历史果真只是复印机。两次消防水的出现,都没能“灭火”,却反而成了火上浇油、激化冲突的武器。一如@圆首的秘书 所说,“温和在这个极端的世界里罕见而珍贵”,可温和最终并非解决问题的手段。细想,只有黑人导演才有“资格”来“安全地”讲述这样的故事,多么讽刺。风格化的视听实在太讨喜,色彩和音乐的运用值得深入分析,倾斜构图和仰角带来的不安、对峙与冲突感真的一绝。

  • 阿飞2020-04-01 22:32:50

    当生存的街区变成矛盾冲突的现场,作为其中一员的Lee将漫长的一天毫无保留的延展成为种族主义的温床,然而整部影片的态度或许过于暧昧:所批判的对象和呈现的方式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的悖反,他本身毫无疑问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结尾又加上了主旨似的名人名言,用以消解这种解构性质的呈现方式。这样的手法本身非常高明,只不过推倒重建的过程并未明指,暴力冲突的戏份又加剧了其中的复杂性。音乐、构图和突出的色彩搭配本身就引起舒适,加上全员rap般话痨的喜感效果,作者性鲜明。

  • Carf2013-04-27 12:07:59

    话唠,躁动,种族文化差异,故事却非常的真实。

  • 西楼尘2021-10-08 23:42:10

    警察不过是随意扼住了不听话之人的喉咙,就令喜欢带着录音机的他断了气。泄愤之后的黑人转身盯上了对面亚洲人开的水果店,男主人拿出扫帚试图喝退这来势汹汹的人群。警察用暴力误杀的黑人,可以是任何一个人。被黑人暴动打砸的披萨店,可以是任何一家店。狼藉的街道会被打扫,健忘的人却不再记得分毫。

  • 非想2019-03-11 20:41:40

    拍布鲁克林黑人社区的纯正黑人电影,摄影调度出色,斯派克·李充故事里充满愤怒、语速飞快的聒噪黑人,又有幽默感调剂,黑人群体贫穷但快乐,不过隐藏着一众集体潜意识似的混沌狂热,也是斯派克·李对自身族群的批判讽刺。布鲁克林区的种种黑人文化生活想必是拍的很地道了。片中塞缪尔·杰克逊饰演一个有趣的DJ,在大街上有一个透明橱窗的广播电台,专放黑人音乐,这种城市景观太棒了,恐怕现在早已不存在。街头上买刨冰果汁的小贩,提着巨大录音机张扬个性的黑人,还有老年黑人的爱情,以及斯派克·李一贯乐于展现的黑人女性的美丽身体。这些都是很细节化的黑人文化。这么看来《绿皮书》所展现的黑白一家亲就太过于浅显和乐观了。

  • 柯诺2020-03-14 01:05:00

    不止是种族问题,面对任何过去与现在的社会抗争运动,都可以在这个批判性的辩证结构里得到反思。看似理中客,但最后是那个混在意大利移民里的Mookie带领点燃了黑人群体的怒火,这是斯派克·李作为同族的本能回应。20年后的《黑色党徒》同样是以辩证结构来包装,但立场要更为激进了。

  • 451½°F™2020-03-30 19:30:11

    与如今越来越简单粗暴的「受害者倾诉」和动辄站队喊口号的黑人电影相比,斯派克李在卅年前就更加冷静与理性,黑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偏差」和「受害者心态」反而造成了更加无理的暴力冲突,而「以暴易暴」只会让种群冲突愈演愈烈,当然相比于真正的民权斗士,如今的黑人权利运动更像是花拳绣腿的小打小闹和作秀。

  • 晚不安2020-06-04 19:05:46

    好的电影似乎都有这样的特性:是总结,也是预言。激烈而聒噪的《为所应为》让人目不暇接,它用黑人的音乐、血液与镜头语言为黑人电影正名——在这里,标签没必要也很重要。斯派克·李详细地描绘出生动无比的黑人街区,剖析各阶层、各人种之间显隐性的矛盾与冲突。当悲剧循环上演的时候,愤怒不应是唯一的情绪,暴力不应是唯一的行动,它非常深刻地完成了一次社会结构性反思。必须注意的是,导演本人(饰演的角色)是摧毁和平的始作俑者。HATE与LOVE在左右手互搏,真正的平等何时才能到来?提出的问题越是无解,越是促使观众正视自己身处的这个复杂世界。我私人的黑人电影观看史,必定以《为所应为》为分界线。

  • 呆羊2020-04-06 19:36:55

    斯派克李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是讽刺自己的兄弟的,一如片中所饰演的披萨送货员,本来站在阻止闹事的一方,最后却闹了最大的事。 歧视与反向歧视,亚裔纽约客似乎在歧视链的最底层,悲哀。 想起那个曾幻想用自己反向歧视的微博唤醒国人不要用歧视性称呼的罗老师,现在已经在微博成为人人喊打的罗太君了。

  • 海棠无香2019-09-29 15:57:13

    与种族无关,与文化无关,与国家与东西方都无关!有关的只是你遵从了动物性,屈从了一种时刻会压制你的力量,暴力! 节奏很像绿草地的《93联航》,前面全是日常,最后20分钟肾上腺素全开。明确的符号,热代表着暴击,冷代表了冷静,所有冷热都成为了符号,所以Mookie总是忘记买冰淇淋,如同永远被遗忘的“理智”。 正是因为贫穷和懒惰相依相伴,所以布鲁克林随时可以从和 谐社区变成乌烟瘴气的贫民窟…… 真是个好文本,所有人都是多面的,都是不非黑即白的,每个人都有任性的复杂。而斯派克李自己演Mookie也是意义非凡,毕竟他是那根真正的火柴。 摄影也是很有风格,他的人物顺滑移动真是哪部片子都有啊orz,最后打砸抢的景别超级好,几个全景展现出了跟白天完全不一样的氛围! 不过为啥整部片子都有一种歌舞片的赶脚呢?

  • 陈尔旖2020-06-06 21:17:29

    “Radio Radio Radio”到现在的“Floyd Floyd Floyd”,一切没什么变化;这主要讲了警察之前黑人社区里黑人之间、黑人与白人的邻里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看出了部分黑人的懒散却有强烈的自尊心,黑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最后的矛盾还不是有强烈歧视思想的人(披萨哥哥)引发的,而是平时挺良善的父亲(这个设定有些不解)。当然主要搞事的还是乌合之众三人组,基本是思想比较偏激的。三人之中失智白人虽然前面都是观众,但最后的火柴是他放的,他才是代表了歧视的大环境,你意识不到他,但和勒死radio一样,这火很明确是他放的。而mookie的暴力发起者身份,我还幻想他和mayor一样是救sal,引开暴动黑人的注意力。但从对话看不是,他是为了radio的死,他也在发泄;当口号喊起的时候,人群不再思考,暴力正在宣泄;路口四个角,白人,黄种人,黑人,大和谐

  • V的骨牌2020-04-05 11:11:56

    #2020春日影展# 有关Brotherhood和neighborhood的展现淋漓尽致,和《热天午后》连起来看就是布鲁克林姊妹篇,剪辑神经刀(以及 拿广角镜头拍radio哥的特写也是没谁了),把这一天的平庸燥热涌动暗流都安排的得体,升降镜头给到街区以后的M&M语录字幕真的不同于我以往看到过的片尾字幕………

  • uncannyblue2020-04-04 21:52:14

    斯派克李拍了这部有关种族的电影,虽然身为黑人,但立场却相对中立。在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里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暴力,最终他并没有给出答案,因为这本就是个难以定夺的问题,片尾以马丁路德金以及马尔科姆X的两段话作结,引人思考,颇为巧妙。全片都发生在这一个小小的黑人街区里,各种情绪堆积在这炎热的一天,终于在夜幕降临时爆发,很多暴乱的起点其实都是琐碎小事,而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促成了一切的发生。

  • tangerine2020-05-02 18:23:39

    一部放在今天无疑会更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放在三十年前可能就有些超前,斯派克李永远是聊种族问题聊的最激进的那个,他没有一味地站在黑人的角度上要求“政治正确”,而是戏谑地反思黑人群体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在今天一定政治不正确,而且,三十年后,斯派克李也逐渐变成了那个要往墙上挂照片的人。

  • YYYs2011-10-04 21:41:03

    给力的Spike Lee阿,给力的开场舞阿,给力的80年代阿。Ossie Davis和Ruby Dee

  • 失意的孩子2017-12-28 23:41:37

    8.4 精彩的社区群像,铺垫扎实面面俱到。种族矛盾绝不能只用“歧视”两个字来概括。

  • 尾生2017-07-28 19:31:20

    黑人导演拍黑人问题,却很难得地冷静克制,没有黑人的愤怒,反而是旁观一样地观察,整个影片没有绝对意义的好人与坏人,而是通过这条不足100米的街区上的诸多细节,去探讨了悲剧的根源,同时,你也无法从任何角色移情出发去做出评论,那样就会囿于自我形成偏见,可能是最有深度的黑人电影了!

  • 科林2022-09-11 21:30:07

    始作俑者怀揣私心将无关痛痒的骨刺从蛋中拣出制造舆情,过路旁人望尘僄声 纷至沓来 发言盈庭,理智者丧失理智 情绪者点燃情绪,轰轰烈烈的运动起义掀天扑地 一片狼藉。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斯派克·李悟此真理,面上用全景非裔街区呈现问题,实则可完全跳开种族标签揭穿人类文明暴乱形成溯源。客观地对自身群体夹枪带棒更显大师气量。

  • 声色画报2018-08-08 23:30:04

    我们看过了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的传记,斯派克李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理念。这的确是一部最精彩的黑人题材作品,讽刺着包括黑人文化在内的各种种族主义问题,很写实、很幽默,又很残酷。一张黑人照片引发的两败俱伤故事,巧妙说穿了美国的问题。

  • DeckardYang2022-02-25 11:36:42

    【4.5】不断地横移镜头,构建起整个社区景观的基础架构,跟随群像不断引入情节,在一种以人物语气、音乐构成的“黑人节奏”下慢慢进入核心故事。不带有过分明确的观点,但又处处可以拾得“现象”。

  • 572021-01-18 21:42:06

    群像的展现令人印象深刻。导演仿佛就活在那个社区,于是才能几乎是带着某种轻快讲出族群内部深深的裂隙。这种分裂正是美国生活的重大前提,严肃的艺术家们早就做出了预言。

  • Aloysha2020-04-21 16:48:03

    不能把《悲惨世界》跟《为所应为》比。两者都触及到了暴力的必要性,但后者对于族群的自省性是前者所没有的。《热天午后》的焦躁窒息加上倾斜构图(尤其高潮段落,黑人与白人在画框中拥挤感形成巧妙对比),呈现出了街区中每个人由躁虑到迷狂状态的过程。警察只出现寥寥几分钟,却是整个骚乱事件的引爆者。警察捅出的篓子,只有让民众买单,留下伤疤与仇恨。生而为人,如果剔除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暴力和冲突是否是必然的?我想斯派克•李对于这个问题是无奈的。

  • 有点胸肌的男僧2020-06-04 07:46:44

    简直就是最近美国黑人弗洛伊德之死事件的预言,黑人被警察当场勒死,黑人群体开始打砸抢报复,令人悲伤的是这部电影的拍摄时间,距今已经30年了。片子前一个半小时简直是我最近一两年看过最好的喜剧片,台词写得太逗了太有意思了,市长和mother sister 生出爱慕看得人如痴如醉,直到冲突开始升级,喜剧急转直下成为悲剧。

  • 白斬糖2020-06-13 11:11:30

    反建构,无论是视角还是叙事,因此无限趋近真实。即使并非是顶一流的现实主义,仍然是当下生活咽不下去又不愿承认的无解苦涩。有一点不好,如Spike自己出演的Mookie一般在黑白之间双方难做暧昧不清,导演的视角似乎因为惧怕立场而失去份量。中间人的客观和全知也决定了中间人的犹疑,正如最后两段近乎相互抵消的话。对于看不到头的种族纷争,相信Spike自己也是一样的彷徨又虚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