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西德8.3分历史传记剧情《阿基尔,上帝的愤怒》BD1080p.中英双字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海报

名称: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别名:天谴(港/台) / 阿奎尔,上帝的愤怒 / 阿吉尔,上帝的愤怒 / 三侠屠龙 /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 Aguirre, der Zorn Gottes

主演:克劳斯·金斯基 / 彼得·贝尔林 / 海伦娜·罗霍 / 鲁伊·古雷拉 / 丹尼尔·阿德斯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地区:西德,墨西哥

年份:1972

语言:德语

时长:93分钟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剧情介绍

16世纪在印加帝国毁灭后,一支西班牙征服者组成探险队,从秘鲁山脉南下至亚马逊河寻找黄金和财富。他们很快遇到了麻烦和危险,而阿奎尔,这个粗暴并贪婪的人成为了他们的领袖。他能够带领他们取得财富,还是将他们领向死亡?在此过程中,对西班牙的忠诚经受着考验,对权利的争夺也相继发生……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豆瓣热评

  • 峰峰峰峰2014-07-24 20:32:48

    赫尔措格说,幸福不是他所要寻找的,他也完全不是为了这类东西而活,他追求的是别的东西——赋予自身存在于某种意义。像赫尔措格这样内心充满宏伟抱负的天才,必须承担着梦想的沉重。

  • Peter Cat2014-12-09 08:01:58

    好电影是那种能颠覆你对既有电影理解,能让你看完之后,就想拿起摄影机。

  • TWY2019-01-09 15:12:03

    开场结尾都算是神迹,但声音处理的低劣和电影韵律的缺失最终把我挡在了这场冒险的门外,或许它应该是默片,且从纪录片式的美学逐渐还是变为了纯戏剧表达。

  • 失意的孩子2014-07-31 23:01:39

    8.3 荷索金斯基首度合作,开头浪漫至极,结尾迷幻不行,嗑药一般。无意成为史诗,但原始、粗糙的影像又承载着自然、野蛮、文明、宗教、权力、欲念、政治。

  • 欢乐分裂2018-03-25 22:10:14

    #重看#4.5;漂浮国土上的权力变更,浓缩了所有独裁统治者的身影,在寂静得令人发疯的热带河流上,上演着亘古不变的杀戮荼毒;任何妄图湮灭原土文明的贪欲,最终都会被反向吞噬,毒日头下的迷狂汗水与喘息,孤独如万古长河;狂热的意志和超人精力,让这对神经质的组合梦想长久。

  • 内陆飞鱼2017-02-25 16:06:21

    非常棒,忧郁热带人类学教材,赫尔佐格与天斗与地斗与自己斗,金斯基的存在就像热带病毒,从开头翻山越岭悬崖峭壁上高难度跟拍,到结尾木筏上三百六十度旋转跟拍,都是一种眩晕孤绝的体验,和主人公内心很吻合,用胶片拍摄恰如其分,纪实视角狂热内在,如果用数码无论如何也拍不出神秘、猩热的氛围。

  • 米粒2012-09-15 03:09:03

    金斯基和赫尔佐格合作的几个片子都出蓝光了,洗版,泪流满面。原来《我的魔鬼》很多镜头都是这里面的啊(包括那个很帅的360度绕圈的)。金斯基拍这片子差点就真的拿刀把别人砍死了,其实这就是他本来的面目吧⋯⋯赫尔佐格也是个疯狂的人,不过表现方式不同罢了,真是不可思议的组合

  • 应用层协议2019-02-18 01:58:15

    罗杰·伊伯特在他的书里说过:《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的制作成本还不够《珍珠港》剧组的伙食费,但前者是史诗,后者不是。

  • seamouse2016-07-21 12:23:40

    非得身在秘鲁,才会看与之有关的电影,因此才迟迟拾起这部名片。老实说,从人人为自己到陆上行舟再到阿基尔,这三部赫尔佐格代表作,都并不算太震撼我,也就是没能和影片气质“疯到一块去”。这当然也是一个影像信息接受度问题,德国人总爱把寓言性和故事性混一起,到了我这端就成了两边不讨好。

  • 喻鸣2018-03-27 22:49:05

    赫尔佐格声名大噪之作,寻宝之旅浓缩了人类发展历程。人类在征服自然时有多顽强,因人性造就的失败就有多悲壮,熬过环境与疾病的天灾,却避不开权斗与屠戮的人祸。结尾被野心与贪婪反噬的天谴者被原始灵长类动物夹持,木筏上360°旋转跟拍令人目眩神迷。修复版。

  • 小哒12018-09-08 14:12:27

    找几个白人穿上盔甲弄南美雨林里拍被印第安人乱箭射死你也能创作出史诗电影。

  • 冰红深蓝2016-04-29 18:50:31

    1.赫尔佐格与金斯基的首次合作,后者将间或安静时而狂暴的偏执独裁者演绎得淋漓尽致。2.纪录片式的原生态影像之下,涌动着令人骇畏的疯狂。3.丛林历险与树冠之船形同[陆上行舟]预演。4.结尾木筏上的群群小猴恍若[诺斯费拉图]群鼠再临。5.荷索曾威胁打死金斯基,后者却声称只有自己有枪。(9.0/10)

  • sirius_flower2020-02-23 07:00:24

    赫佐格的剧情片总给我一种monty python而不能的感觉尽管他意在如此 那种在意义探索过程中的迷失感。阿基尔是从安第斯山上降临(片头的垂直安第斯地形与伴着低音轰鸣到来的征服者)的上帝愤怒 是亚马逊木筏上的Ahab船长(为追求黄金国而全员牺牲的结局)是深入黑暗之心的西班牙Kurtz(废弃宗主自立为王)赫佐格的动物就是人类沦为牲畜的隐喻 其冷酷的对待方式让人不安但直指生命的顽强 尤其体现在小老鼠带宝宝 小黑猪仔 食人族村子里的吃奶的狗仔 手上静止的蝴蝶和最末企图霸占木筏的猴子。这种强行插入到自然的方式也建立了电影作为纪录式探索的一面 尤其是前半镜头上时常带着的水迹和木筏与丛林拍摄的随机性更是突出了故事以外拍摄以内的Kon Tiki式真实。高悬在树上的帆船指向陆上行舟?

  • 吴邪2022-09-03 16:01:28

    人类多么傲慢:“把光明带给黑暗”,猴子们不这么想,它们如此灵巧自如;阿基尔则是傲慢之最:我是上帝的愤怒,大地都要为我发抖… 想到《黑暗之心》:“欧洲人来到非洲,并没有像他们自己标榜的将进步与光明带去,反而是他们自己争脱了开化世界的准则束缚,找到了原始的自我” ,科波拉有没有借鉴这部作品?又想起马龙白兰度在《现代启示录》里的独白,夜虫是他的诤友,唯一的诤友… 彼时的航海大发现,如今的太空探索…

  • 胤祥2012-07-12 04:34:40

    超人“天谴”阿基尔,疯导演带着疯演员。片子能拍成已然是神迹了。结尾的360°太帅了。

  • Stiles2021-10-27 00:07:31

    《现代启示录》是虚构的真实,《阿基尔》则是真实的虚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意图打破对情境的建构(尤其结尾处一个360°环绕的长镜头),它指向一种茨威格小说式的悲剧,同时也是一部真实历史的传记(或日记,旁白增强了记录感)。赫尔佐格是一位后现代大师,这部半个世纪以前的作品显然具有经久不衰的魔力,在格雷或马特尔的影片中都不乏它的影子。

  • mecca2008-03-01 05:46:09

    这篇准备作为我的处女影评。HIAHIA~先记这么两点。A.双层结构 B.风景寓言 涉及宗教·政治·宫廷内乱·偏执狂·地理·女性身份·阶层·种族·人类文明·动物性·蝇亡·殖民时期的光荣与梦想·天赋与人治·哇咔咔,还有民主实验奈~HIAHIA~千万表八股鸟= =OtZ

  • 2019-04-30 23:11:55

    四星半,人对自然的凝视,自然对人的凝视,确立起一种触不可及的距离和神秘性,这种距离让我们只能够看到事件的因和果,看不到因果之间的联动和过程,只能看到开拓者们逐渐被消耗,看不到能量转移的方向和去处,然而,随着被吞噬的逼近阿基尔的愤怒、欲望和意志反而愈加强大,因为欲求本身已足以令其感到享受。

  • 把噗2012-04-08 20:22:57

    野性,原始,疯狂。是人类的欲望与梦。重看@北电2018.3.27

  • archimboldi2018-04-08 23:27:45

    在赫尔佐格狂热的幻境里,道德与秩序永远摇摇欲坠,规则成为纸上谈兵,人类性格里的罪恶成分被无限扩大,我很喜欢热带雨林里的湿润,那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潮湿,无处宣泄的意志。下河的马,分明从阿基尔的眼里看到向死的决意,他不常说话,却强硬地有种真理在握的确凿无疑。

  • 灰狼2016-01-04 07:00:49

    尼采式的悲剧,脱离文明驶向原始腹地的行动,就像一个婴儿想要榨干一个乳房一样的冲动,结局是自我摧毁。在整个过程中,摄影机比人物更冷漠,它融入了噬魂的环境本身,人物则呈现身体、情感和直觉的麻木,疼痛和死亡都失去了任何反应的征兆。

  • 般若死火2010-02-17 18:25:17

    我是上帝之怒,我经过的土地会因看到我而颤抖…… 我是上帝之怒……我是上帝之怒……我将迎娶我的女儿,成立地球上最纯正的王朝(太喜欢赫的台词从金叔嘴里念出来了O(∩_∩)O哈!)

  • 墓岛GRAVELAND2017-06-16 11:32:08

    赫尔佐格以段落性的运动镜头捕捉自然的疯狂与险恶,以“旁观者”的画外叙述侧面表现这一接近上帝的“狂人”形象:纯粹精神性的强力意志。如开头字幕所呈现:El Dorado不过虚假的幻梦。片尾,猴子占据船舱,但属于阿基尔的画外音依然保持着激情的声画对立,某种意义上,已是另一个世界的国王

  • 路米內2015-04-22 01:21:36

    人是多么荒唐的动物?就在这片美洲丛林里和不大的木筏子上,一个“帝国”的建立又覆灭。上帝,上帝是什么东西?是人自己恨不得成为祂而创造出来的东西。//赫尔佐格的拍摄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赫氏对拍电影绝对又是另一种疯狂。

  • ripley2023-09-08 21:50:41

    你不能去怪罪被视觉音效反复轰炸的今天的观众们,在回看以前的作品时会有点觉得有点寡淡,这是很自然的事。主线是很清晰的,一个痴迷于征服的欧洲人,赫尔佐格最爱的痴狂者,也的确很贴近金斯基的个人气质。没有通过什么复杂的技术手法去刻意增强戏剧性或突出一些情节,不论是出发,主动排除异己,被动失去同行人,连女儿也死于非命,仍然无法阻挡他的征服欲,一切都是很自然地发生在眼前。最后那些因痴迷而自我催眠的人,即便中了箭也毫无反应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P.S.看出来您老讨厌鸡了,一开场就把一笼子鸡从山上往下扔…另外,很难遇到一个如此任性的导演,毫不在意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采用重复的配乐。

  • Mutoc2022-09-04 21:00:42

    在对土地、财富与权力的主宰欲下,原始野蛮的杀戮近乎无声地服从于冷热兵器。壮丽疯狂的漂流奇观里甲胄们接连倒下,不断呼喊的神祇也并不眷顾逆境。这是对所有征服失败者的寓言。#赫尔佐格 80 周年诞辰展映

  • 方枪枪2018-04-12 15:17:48

    和《陆上行舟》一起看就比较有意思,在现实的宏大叙事下包含着癫狂和迷幻,对观众而言,是一种神奇的观影体验。

  • 老晃2017-04-06 18:53:24

    彪悍。人类学视角。阿奎尔是夺走所有人理智的病毒。他依然存活。随时再度爆发。

  • 胖丁2012-04-08 23:16:31

    恐怖又恶心的山水风光片。植根于现实的疯狂建构。导演对人性的试验,观众看到这种自虐也会觉得虐心。ps我感觉船一直没动吧?

  • 戴忠礼2021-01-05 00:52:23

    小小方舟上演的一出接一出好戏如同人类发展史的缩影,开疆拓土播撒福音只是最抽象的纲领,而随之而来的粉墨登场、黄袍加身、见风使舵、指鹿为马、排除异己、烧杀掳掠才是对“文明”增添了另一重最佳的具体注解。像所有最终迎来剧变的情节那样,一开始都有着如坚石般稳固的处境,而或是“神谕”或是人为或是机缘巧合的事件,如风吹雨淋击打着磐石,逐渐带来裂痕并走向最后的崩塌。当文明红利消耗殆尽,基于文明创造的一切,将被原始被野蛮重新吞没和吸收。

  • seabisuit2018-03-27 23:56:58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舞台中演绎人类开拓历史的大型行为艺术,结合幕后可以称它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疯狂之作,然后赫尔佐格和金斯基十年后又拍了陆上行舟。北影修复版导演见面场。

  • 火山边缘2011-05-31 06:40:31

    烂字幕害死人吖!土豆上的翻译像是机器弄得,射手上下了一个倒是译的挺工整,可是始终没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位置上,一直快,起初快四秒,后来是十秒,后来二十秒,最后超过三十秒,微调也没用了,只好继续看土豆那个~~现在我都没法说这电影到底好不好,悲剧吖

  • 余小岛2017-06-29 10:14:18

    想看好久了,直到昨天才真的看完。非常厉害的电影。同为开拓新世界的探险殖民故事,《迷失Z城》可真的差远了。

  • 我们在一九八四2023-08-25 22:21:40

    导演以一个随队修士的日记的内容,形象地藉由阿基尔杀戮夺权全军覆没的结局,讽刺了白人当年血腥殖民南美,最后只会是自取灭亡的可悲下场。船只在水上航行的镜头静谧暗流涌动,启发了科波拉现代启示录在河上航行的画面,同时此片坚定了杨德昌放弃工程师稳妥工作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的决心。修士看上去是善良正义勇敢化身,当夫人求到他时他说教会只会帮强者;当发现当地人只是因为听不到圣书的声音,将书扔到地上,他就恼羞成怒地把两个人杀了。就像战士所说的那样,你也只想要金银十字架而已。所有男性都疯狂了,贵族成王后每天胡吃海塞却不管士兵是不是有吃的,最后他死在茅坑里了。夫人在自己的老公被吊死后选择一个人消失在丛林中。男主的女儿被毒箭射死,最后,男主除了满船的小猴子,他一无所有,但他仍随着传漂流,豪情壮志认为自己可以创造新天地

  • Pincent2018-03-26 00:37:27

    92/100 #HKIFF# 自我膨胀的台词、角色与电影,殖民文明末路的人类学寓言。烟雾缭绕的开场宏观镜头就凸显出一部适合大荧幕的电影,音量过大到听不清人声的自然音,镜头前故意保留的水渍,各种动物的入境,都是他人难以匹敌的临场感纪实魅力,摄影太漂亮了。那点血腥的邪典气质非常圈粉

  • 黑色性感2019-11-04 18:35:13

    开头一分钟急流那段出现了《木雕斯泰纳的狂喜》开头那首好听的旋律,查了一下发现没有这两部电影的原声(虽然都是Popol Vuh作曲),原来他们没有发行原声而是单独发行了一张和电影无关的专辑《AGUIRRE》,基本上是重新弹了主旋律,但applemusic上标注是ost,听完后发现这段旋律好像也没有出现在这张专辑里。去查了《木雕家》的imdb页面发现有粉丝在soundcloud创建了单独的专辑(我落泪了),如果你很耐心看完了我的这条广播不如犒劳下自己,这段旋律在https://soundcloud.com/user-171011344/1-the-great-ecstasy-of-the/ 另外,我爱荷索

  • paradiso2013-07-24 16:30:20

    40人小队还搞权力斗争,黑色幽默得紧(妄想逃走就要被我剁成198块:为啥是198块啦当时就笑喷了!)阿基尔向一群小猴子发表征服拉美宣言这幕超级棒。助纣为虐的修士倒是长了一幅悲天悯人苦修型男的外形。

  • 伍月2020-05-16 14:12:07

    【B+】二刷,【C+】升【B+】。创作的无意识反而赋予了作品自由意志,外在的疯狂却结结实实的在内外凝结出极强的精神力量。但仍然是过于随意了。 跟《陆上行舟》一个德行,半斤八两。奇观电影,能卖的也只有奇观(也并非影像上的奇观)。这两部作品同样的“伟大”之处更在于拍摄的事件本身(疯子一般的实拍),而影像上的表达与思考都是相当苍白的。本质上其实更接近于一种纪录片(拍的还不怎么样的),赫尔佐格不是好的导演,更像是个行为艺术家。

  • laputa2007-04-23 00:42:52

    片中的气氛非常真实,估计是因为拍摄过程相当之艰苦的原因,有半颗星的话就给三星半

  • Virgil2018-01-21 16:09:25

    CINEFAN一二月荷索展映 @HKAC 赫爾佐格的片⋯⋯全都有關於瘋狂的人類和人類的瘋狂(怎麼看拍攝難度和艱苦程度都上天了

  • 世界的焚像.2020-05-21 18:06:28

    开头高耸入云烟雾缭绕的群山之巅瞬间将人拉入其中,原始神秘的古老丛林、一意孤行的残暴统治搭配上纪录片式的纪实风格共同构成了一种隐藏在神秘外壳与理性文明下的狂热封魔、迷眩孤绝的场域氛围。其中阿基尔这一形象的残暴独裁是对卡里加里博士——希特勒序列的有效延伸。无言以对。

  • 木易2019-03-04 16:41:54

    重看补标 rbd尖叫工厂美A版蓝光 基于真实历史的疯狂 金斯基与赫尔佐格真是绝配 热带雨林中的冒险与挣扎 开场白色云雾中长长的队伍在山间行进的摄影真是美极了 其后的远征军便陷入泥泞 阿基尔在开始便表露出对女儿的心思和不可遏制的癫狂 紧接着的一条木筏于河面上的挣扎在架设于河对岸的摄影机拍摄下显得无助 观者更处于上帝视角观察这一切 阿基尔信奉的不听命令才能成功找到墨西哥的信条使之发狂 炮轰同伴尸体的冷漠 抢班夺权的果断 配置傀儡的眼神威胁 对黄金城的集体迷恋 让所有人跟着他一起疯狂 随时从岸边飞出的箭矢随时收割生命 越来越紧缺的食物与盐让队伍不断减员 独裁与专横让他能轻易砍掉同伴的头颅 越来越倾斜的站姿与睥睨的眼神让他从最大的背叛者化成上帝的愤怒 最后他独立于木筏上 只有一群猴子与喃喃自语相伴

  • Dear Cosmos2021-11-28 16:00:10

    原来赫尔佐格的纪录片感一直都有,从而带出的视觉震撼也更加切实浑重。阶级各异的一行人因为传教与寻宝的缘故深入原始丛林,这本身就是人神交战的天然场所,在短短九十分钟内让我们历尽千险,却少有让我们共情的时刻,因为神不在乎人的死亡,以万物为刍狗。阿基尔自称天谴神怒,在最后摄影机也给了他最有包纳寰宇的气派,从各种意义上,都是他开启了“现代启示录”。

  • NVHZ2019-03-16 01:26:04

    毁灭风的摄影和美术,故事消磨自己(行动无法创造结果),镜头重复这种消磨(那匹马的遗弃,同向旋转,都是重复自己),剩下断裂的冲动,映射自己,一种狂烈的美

  • 阿飞2021-05-04 23:45:30

    第一部赫尔佐格。如何跟随镜头进入南美雨林的诡谲与迷狂?是以阿基尔的视角去理解关于权力和欲望的一切指向,还是以现代人的沉静面对这场关于神性的自我毁灭?记录片式对素材的粗糙呈现和大量极度写实的场面处理将我被动的限制在后者的情景当中,因而与有关神性、人性及所有超越常规的颠覆行为相间离:无时无刻不被同主角一样癫狂的执念所折磨,但所能认同的不过是这种戏剧化的表达。相较之下,《现代启示录》似乎更为深刻。

  • Comel2014-10-13 22:40:47

    Aguirre的狂热让人着迷,这种征服信仰也正是人类的本性

  • DeckardYang2022-01-18 17:44:16

    【4.5】回归生猛的野性,摄影机如同狂热的朝圣者,对大自然顶礼膜拜,直面神迹。极具吞噬力的构建,意志力倾泻而出。内外皆疯狂,内外皆传奇。

  • 莱尼圆2010-01-19 18:31:01

    根据1560年欧洲探险队去南美寻找黄金国时一位神父的日记拍摄,采用纪实手法, 将历史事件寓言化,记录了当时一位名叫阿基尔的僧侣,这位激情而孤独的狂想者 在亚马逊河道逆流而上的探险故事和疯狂行为,南美雨林在影片中表现得壮美奇异、充满神秘色彩,而阿基尔近似乌托邦的疯狂探险幻想的失败,则使得影片成为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历史背景被从影片中剥离出来,而人类的本性才是导演最为关注的主题范围。

  • 非想2012-04-24 13:51:08

    文明和野蛮的换装。片子开始火炮坠入丛林燃烧就预示了西班牙征服者注定的失败。印第安人一直没有出现却充斥着不安,暴虐的征服者在荒无人烟的新大陆殖民的最终是孤家寡人的自己,片尾的一群猴子讽刺着重归精神蛮荒的退化。赫尔佐和的冒险是成功的,影片的戏剧冲突像被丢弃一般被淡化。推荐-

  • 武侠小王子2013-11-11 23:11:40

    看到船员一个个死去,心中的恐惧油然而生。

  • levitating2010-03-24 23:52:55

    啊,酒神…对着赫尔措格你敢随便说疯狂么?那么,你只会觉得自己把那么多的无聊和矫情当疯狂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 手皮仑了2020-10-02 17:43:03

    别的导演都是在探索电影的边界,只有赫尔佐格在探索拍电影的边界...

  • Jiajiachan2013-02-01 13:57:21

    我看的第一部赫尔佐格作品。在木筏上所建立的王国发生的种种勾心斗角,它所产生的结果只能加速人们在充满饥渴与箭矢的环境下更加绝望,大部分人不断破灭的欲望只是为了少数人的更大的贪婪做垫脚。或许人类占有与征服的欲望在亚马逊的滔滔奔流中都不过是虚幻的泡影罢了。这是德国人创造的“古代启示录”

  • T3的小喇叭2018-03-28 17:34:12

    一直想问导演他怎么看列维斯特劳维,因为这部电影和忧郁的热带特别相称,但最后想想太傻了,可能神秘的雨林这么个地方,拍电影就是上帝的愤怒,做研究就是斯特劳维,玩游戏就是神庙逃亡┓(´∀`)┏

  • arlmy2018-05-14 07:25:09

    5.14 封神被真神碾死碎,塑成雕像,满怀希望地望向前方。船上的国王,享受每一餐盛宴,恐惧每一次靠岸和安静。为文明送终的,是一本失去读者的日记。

  • ReevesGoo2014-01-27 12:12:54

    8.25/10。类纪录片视角,类实验风格,开篇大远景,360度旋转镜头,对金斯基的多处特写,让人不寒而栗。同样是漂流的旅程,如果这是古代启示录,那真是比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粗糙了不少。

  • 大佑2011-09-05 18:09:47

    5.0 我是上帝的憤怒,還有誰敢與我同在。一起接受那永恆的詛咒。太你M帥了(2018.3.27 終於大螢幕一次了)

  • 2023-04-01 08:16:22

    #BFI #Bigscreenclassics #31032023 #二刷 非常美妙,感受到更强烈的讽刺性,尤其是对皇权教权专制,炎热的天气,短缺的食物构建了一个极端生存环境,贪欲被极大程度的放大,大量的俯拍和仰拍来强调权力,尤其是突然出现在画面上有些畸变的人物脸部加之金斯基的表演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癫狂的角色。开场的一声炮响也如同一道雷声般,后续的几次火炮使用的目的也挺有意思。反殖民的主题则是利用自然环境来塑造,大量的“行军”场景来告知观众他们所“对抗”的到底是什么,在这环境下人类动物如何争斗在自然面前都显得那般弱小。尤其是最后行船拍摄的环绕镜头,仿佛自然在嘲笑着这群自大的人类,那一具具骸骨和没写完的日记都在帮助诉说着永恒不变的故事#。#19062021 #一刷 贪婪下的狂热,野蛮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