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经典高分剧情《偷自行车的人》BD1080p.中英双字


偷自行车的人海报

名称:偷自行车的人

别名:单车失窃记(台) / 单车窃贼 / The Bicycle Thieves / Ladri di biciclette

主演:兰贝托·马乔拉尼 / 恩佐·斯泰奥拉 / 莉安拉·卡雷尔 / 吉诺·萨尔塔梅伦达 / 福斯托·圭尔佐尼 / 朱里奥巴蒂费里 / 南多·布鲁诺 / 梅莫·卡罗泰努托 / 赛尔乔·莱昂内 / 切柯·里索内 / 翁贝托·斯帕达罗 / Elena·Altieri / Carlo·Jachino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地区:意大利

年份:1948

语言:意大利语

时长:89分钟

更新:2024-11-15

偷自行车的人剧情介绍

二战过后,罗马同许多城市一样,充斥失业和贫困,人们常常为一个工作机会争得头破血流。已失业多时的里奇(Lamberto Maggiorani)费劲千辛万苦获得一份海报张贴的工作后,却为这份工作需要一辆自行车犯愁,为了以后的日子好过,他用妻子的嫁妆--床单从换回已经当掉的自行车,不想,他的自行车在上班第一天就被盗。里奇同儿子布鲁诺(Enzo Staiola)寻遍罗马大街小巷,也没能找到他赖以活命的自行车,眼见无指望的日子又要降临,里奇决定以牙还牙,可是他的运气却没有别的小偷好。

偷自行车的人下载地址一

最新资源已封禁吸血客户端,迅雷用户请更新到最新版,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偷自行车的人下载地址二

偷自行车的人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偷自行车的人豆瓣热评

  • 有心打扰2012-02-20 23:41:32

    剧情没有任何意外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发现小偷的几率极低,但是我们都抱着那一点点的希望,这是最大的悬念。导演用平实的手法来表达了事件的发展,仿佛就发生在你的周遭,深谙人的心理状态,演员表演的很到位,让了看了情不自禁的揪心与伤感。低层的人都是生活的受害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意大利影史十五佳NO.09

  • 袁牧2010-12-31 20:34:45

    男主角演完这部电影后不久也失业了,无工可打。

  • jj73浅之2007-11-26 10:29:56

    父子俩在下馆子吃东西那一段真是叫人心酸死

  • 巴喆2016-07-14 21:37:49

    影史经典,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震撼的是儿子亲眼目睹爸爸偷自行车被抓全程,瞬间崩塌,太伤感太悲哀太无奈。穷和失业的滋味,低层人生存的无奈,简单镜头的转换加之紧凑的配乐,真实街景的拍摄,还有自然而然的表演,太到位!这是伟大的左派电影!有意思的是演父子的演员都是真的群演,更有意思的是演完之后男主真的找不到工作了。9.4

  • 欢乐分裂2020-10-25 12:59:06

    #重看#;“只要不是死就没什么可怕的”——最惨痛的人间真实,当父亲发现儿子无恙,奔向台阶上那小小身影时,他一定意识到除了生死,其他问题都不是大事;然而穷困就像一件湿衣服,会永远勾勒出窘迫的身形,短暂的虚掷像是绝望的苦笑。 1948年的片,放置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剧作精简精彩,丝毫无赘笔,叙事效率感人,体量有限前提下承载的信息堪称满格,藉由「自行车」一单例折射社会全景,从底层穷苦众生到宗教予以的麻痹安抚,从党派人士到小巷乡党,矛盾冲突的设置如此富有戏剧性又如此真实到如亲历。七十多年过去,只是我们仍在为这个时代的“自行车”而孜孜以求。 演员的演绎太棒了,感染力与共情力超级感人。结尾父亲形象的坍塌似在意料之中,这个魔鬼的社会终将每个良善的人也逼成魔鬼。

  • TARDELLINO2016-09-10 17:42:23

    资料馆,细节太丰富了。比如男主报案的时候警察是急着去突击共产党的集会,后来男主去了意共党支部,开会开得热火朝天的一大群人没空理他,几个党员朋友帮他找车没找到。政治含义也就不言自明,以前都没有注意过。且只有电影才能如此自然,小说完全不行。【Edit: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因为男主是党员所以他可以要求组织帮他买一辆新车!怎么样是不是没那么惨了!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你被虐哭的朋友吧(不是)。】

  • 流空破刃2010-07-14 22:14:07

    苦逼,苦逼的电影苦逼的故事。主演两父子的表现真不像是从大街上拉来的第一次演戏的新人。

  • 私享史2006-12-26 15:57:54

    这才是现实主义啊!也明白了国产的那些伪现实主义。神啊!你在干嘛呢?

  • 苔藓·沉淀2007-05-04 11:46:25

    人的命运在社会的运转过程中有时显得轻如鸿毛

  • Ocap2014-07-17 15:51:17

    个人影史十佳。一个身份下等的人,甚至就意味着他连重蹈别人罪恶的资格都没有。何况奢侈地希望,不正当地收获点什么。或许一毛不拔不适合用来形容人,而是这个社会。→19.2.7时隔五年重温,五星、十佳不变。当年只记住了纯粹,现在才意识到背后的化繁为简,一如暗藏复数的片名。对信仰、法制、阶级的描摹以点带面,高效与合理程度甚至不足以称为“闲笔”;新现实主义所呼唤的视听现实在今天或许已经不足为奇了,依旧极具启发意义的反而是其立场性,几乎一切细节的魅力都由此支撑:仰头注视的被单和更多被单、扛着不放下的单车、手不接钱的算命婆、掉落又被儿子捡起的帽子;父子俩第一次以背影汇入人流眼眶就热了,最后由找车到偷车的内心转变,朴素又堪称华丽的视听语言(迎面而过、指向目标单车的赛车群,涌出的人群,配乐的不和谐音)。

  • Q。2011-11-21 22:30:44

    当孩子看到父亲做贼被抓、被侮辱责打时,当父亲茫然无望的走在街头时,那是一种难以言明的苦闷与无力。★★★★

  • 大头绿豆2011-09-03 17:24:26

    到最后,父亲成为孩子,孩子成为了父亲。无须激烈的剧情冲突,无须赤裸的阶级对比,你能分明体会到那种无力感。纯粹的电影。

  • 软糖莫爷2013-04-07 17:16:19

    里奇发现落水的小孩不是自己的儿子,一抬头看见儿子在远远的高高的台阶上坐了下来,那一刻他仿佛有点与世界和解了,他原谅了世界不把自行车还给他,因为世界不至于残酷到把儿子夺走,这个世界总的来说,待他还不算太坏。于是他带儿子去吃了一顿好的,穷是因为世界委屈自己,自己可不能时时都委屈自己啊

  • 冰红深蓝2015-05-04 21:40:02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巅峰之作,聚焦底层民众的喜怒哀乐。业余演员的表演真实生动,结尾父子的眼神里似有千言万语。德·西卡没有拘泥于将写实最大化的教条,配乐贯穿全片、不滥用长镜头和适度运用近景和特写都让影片更接近传统剧情片,没有煽情和激烈的控诉,格调哀而不伤。(8.5/10)【2020-10-29 艺海剧院 4K修复版重刷】父子俩演得实在太好了,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浑然天成,无可挑剔!另外,剧作极为精妙,主要情节其实戏剧性很强,同时,在强戏剧性情节进展的间隙,置入了不少细节非常丰富的“闲笔”,从各个维度尽可能地反映当时意大利社会的现实状况。本片经久不衰的魅力其实恰恰证明了:最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并非完全如实际日常生活那般展示现实,而是对现实的提纯、萃取与浓缩。

  • (๑⁼̴̀д⁼̴́๑)2017-09-16 00:41:07

    也没能找到他赖以活命的自行车,眼见无指望的日子又要降临,里奇决定以牙还牙,可是他的运气却没有别的小偷好

  • 托尼·王大拿2017-11-14 16:47:48

    重看,朴实的手法和自然的表演相互带动,以父子寻车为中心视点连带描绘出真实的罗马中下层群像画卷,震撼隐藏在平凡芸芸众生间;对疾苦大众的同情之下依旧隐藏有父权崩塌的原始命题。

  • MR.Charles2017-06-03 10:44:07

    生活便是结尾的人群吧 它不会等待 它不会注释你 它不会安慰你 它只会推着你前进 无论你是否绝望 无论是经历着什么 太阳还是照常升起 它不会为一颗破碎的心灵所惋惜 也不会为遍体凌伤的人而等待

  • 米粒2012-03-10 05:08:31

    看得人极度压抑的电影。生活既是快乐也是痛苦的源头啊。原来两位演员都是街边拉来的?赞

  • Lauren与海2018-02-05 23:06:43

    我连作恶都没得幸运,还能向生活祈求什么?被偷车的人成了偷自行车的人,看起来像一场神的报复,结尾儿子流着泪扑向被抓的爸爸,那种世界的崩塌甚于满世界的欺诈与贫穷。当我们希望他的车骑的快一点不被追到的时候,导演偷换了我们的是非观,即我们渴望给予平凡且苦难的人们一种非正义的富有。可以吗?

  • 芹泽虾饺菌2007-11-19 10:22:39

    好电影平淡却叫人想流泪,好而真实的电影平淡叫人想哭却哭不出~~

  • 晚不安2020-07-11 18:28:21

    哪怕抛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史盛名,依然能迅速辨认出这部电影的伟大。对我来说,入口就在孩子的眼神里:在餐厅望向富人家庭的羡慕,在结尾望向被抓的父亲的痛苦。电影始终在一种局促的节奏中行进,稀薄的物质生活被小事塞得满满当当,人物的悲喜却全然系于一辆自行车之上。父亲近乎疯狂地、无理地找寻,以至濒临绝望时放弃最后一丝体面,投身于偷窃的悲剧循环之中,更显出最后父子俩落寞背影的悲怆。——付出全部的努力,但空余遍地狼籍。故事指向底层人民生之艰难,也指向无动于衷的社会。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贾樟柯的《小武》,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贫穷的经验与纪实的方法,轻松地跨越了时光长河,抵达彼此的生活。

  • 荒也2011-08-01 23:07:59

    那段偷与不偷的心理矛盾,较劲,挣扎似曾相识吗?

  • 水仙操2011-05-01 18:27:45

    绝望的父亲。父权的倒塌。“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弄得自己不开心。”“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街上去”全部室外拍摄。美国电影:飞机飞过—机关炮向它射击—飞机坠毁;新现实主义:飞机飞过去—飞机又飞过—飞机再飞过。编剧柴伐梯尼:这还很不够,必须让它连续飞过二十次。

  • 川烨2021-12-08 02:01:22

    1.42分摸小男孩头的白面书生,便是后来的大导演莱昂内 2.里奇丢车后的报警引出了政府的不作为,老头讨粥暗示了上帝面对贫穷的无能为力,意共党支部的党员朋友也没有帮上忙……战后意大利的底层贫民在政府、宗教和党派上只获得了赤裸裸的失望,除了偷抢,别无其他出路 3.84分的构图堪称典范,电线杆划分了善恶与原则的边界,里奇经过痛苦的犹豫后,坠向犯罪的一边 4.男主和孩子很喜欢插队,这是对于社会秩序的不信任,不义的秩序亏欠他们,他们通过插队来获得补偿与展现敌意,这是男主偷车的前奏 5.当铺层层的白垫被,车摊排排的零件,街头重重的失业游民,重复堆叠的物件和人渲染出战后罗马生计的艰难,苍白的无望如同白骨累累的停尸房 6.里奇第一次上班到岗把自行车挂在胸前,如同一枚勋章般珍视;结尾的落泪,为生民一哭

  • 汪金卫2016-09-10 23:54:57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新现实主义力作。一个丢自行车的故事竟能拍得如此伟大。演员表演生动自然,有力地表达了深深的无力感。观众能够深刻体会到从希望一步步走向绝望的痛苦和无奈,为之揪心和叹惋。相比自行车丢失控诉无门的憋屈,尊严的瓦解和父亲形象轰然倒塌的震撼更加强烈,十分伤感而悲哀。

  • 冰山的阴影2013-04-17 23:29:26

    「纯电影的最初几部典范之一。不再有演员,不再有故事,不再有场面调度。就是说,最终,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完美的现实纪景中,不再有电影。」——安德烈·巴赞

  • 小伙锅2014-03-29 19:08:19

    “你根本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有多重要”

  • 渡边2012-02-28 21:21:05

    不要轻易去批判别人的罪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现实佳作。

  • 一二三四卌2021-08-30 02:06:07

    屋漏偏逢连夜雨,被偷了自行车的男主愈发穷途末路,大半夜的看得我心堵。我一直提醒自己,倒大霉的时候不要指望忽然能翻身,福无双至,向来只有祸不单行。人陷进了泥沼,用力的挣扎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唯有学会承受这份痛苦。有时候只能淡淡的说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去作为对命运妥协的自我安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能活着就是希望。幸好小男孩没被淹死,否则真是彻底的人间惨剧。下午看的《遥望南方的童年》,不知道有没有借鉴这一段。唏嘘一番:在大时代里,在命运的洪流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卑微啊。一天下来最大的幸福,竟然是虚惊一场后的暗自侥幸。

  • Kaito2021-01-07 13:20:49

    几个细节:一个英文片名的贼是复数,虽然一开始就觉得最后肯定是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但这个复数细节就相当点题了;第二个就是最后路人那句“你也得谢谢上帝”,心想“大兄地,你可拉倒吧”,就像《电梯里的恶魔》, “如果恶魔是真实的,那么上帝也是真实的。”,谁说反过来就不是呢?第三个就是最后小孩子擦脸的细节(对应的是老爸屋檐下的擦脸细节),小孩是种下意识的生物,成人永远都是他们的镜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虽然有很多人试图以“父亲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坍塌”去诠释最后的结局,但万一孩子长大后变成一个比偷车未遂的父亲更厉害的偷车贼呢(甚至是个偷车贼王者呢,要是有续集,我肯定将二代目设定为专业偷机动车,业余偷偷自行车陶冶情操…那他这个业余爱好是怎么来的?就很人性复杂化了)?这可能会是标题中的复数的另一个可能性指向。

  • 丁丁|刘2007-07-06 12:07:51

    小时候看的,后来得知原来这对父子都是街边拉来的演员...

  • 三种特别的语言2020-07-15 17:58:05

    最后路人那句“算你运气好”真的叫人心堵。父子两人疲惫到已经没有辩解的力气,就这么淹没在人群中,也成了故事之外无差别的陌生人。影片能尽可能给人全知视角,生活中人们却不会知道眼前的陌生人经历了什么,甚至只能说比起千万底层人他们至少还“幸运地”拥有了两个小时的被看见与被理解。

  • 掉线2014-05-13 20:43:23

    【B-】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男主角像伊斯特伍德

  • 后自愈2016-09-18 23:35:07

    父子俩的表演都太棒,完全想不到是从街边拉来的。压抑得说不出话,我们都知道找到小偷的希望渺茫,餐厅吃饭那场戏是怀有无限心酸的生命之光。最朴实的手法和真实的群演,让电影的一切都回归本源,让绝望和耐心随着一路的寻找走向两个极端。

  • 闵思嘉2013-11-12 12:36:01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之作,其移动摄影、自然光效、非职业演员运用等在现在看来已不属奇。小儿子布鲁诺出彩得很。德西卡野心不小,除了讲失业讲贫困讲迫于现实的道德沦丧,还有反宗教暗喻以及父性式微和子性的成长。

  • 过河卒子2019-03-28 20:38:30

    扎实沉郁地叙述了一个颇为简单的故事,没有丝毫冗余。尤可注意的是儿子的角色,叙事中既作为视角的补充,补足了父亲视角关涉不到的细节,以旁观者和参与者互相差互的方式游离和静观;更重要的,儿子是最后“偷自行车”行为的重要理由,且见证了父亲形象的“倒塌”,如有万钧之力。着眼于细微而非野心胀溢,但实际上却展现了更广阔的现实。

  • NVHZ2019-12-02 18:29:55

    抛出历史意义不剩什么。车戏不还照样那么假。故事太过单薄,无哲思,各个地方走走过场,全无情感气氛;50头,基本无面部大特写,有的时候换30推脸。不知道为什么没特写。人群的悲喜后来到了费里尼那升级,人类浩劫缓缓而过;悲处都是笑容更悲——然后索科洛夫方舟结束之处,历史前进的洪流。新现实主义就这么些贫穷小事儿单纯的废墟文化,架构太小。

  • Song³2017-08-04 00:38:47

    初中那会校里校外丢自行车现象非常严重,二手单车市场很兴旺。学生之间偷自行车还自成帮派,偶尔大打出手。那时候拥有一辆BMX是很长面的事,富同学买的全新BMX隔天会被偷;穷同学为了和富同学做朋友会去买赃回来的BMX,然后换上酷炫的喷漆,骑着属于自己的BMX感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被踩在脚下。

  • 柯里昂2016-03-15 17:17:49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经典之作,每看一次感受都不同,父子俩演的真好。有时会想,就算是放在70年后的今天,本片也能对现在所谓人人提倡的和谐社会做一番深刻、尖锐以及全方位的讽刺

  • 飘过一只路人乙2017-09-16 08:41:53

    即使是街边拉来的演员,演技也很棒,完成了自己的角色

  • 2023-03-30 12:40:04

    正好失业4个月看到这部。#其实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盼头。自行车可以是代步工具/工作要求/学历背景,也可以是任何跨越阶级的一切工具。它可以很简单得到(用尽家藏换得),也可以很简单失去(被偷只用一秒和小偷集团打掩护)。类似自行车的工具区隔了人,划分出了阶级和地位。如果没有殷实的先人家底,也不与(不能与)权力机构相亲,也没有撕破脸皮的底层无赖心态,那么绝大多数人的常态就是两头堵,即使有好运气,也可能只是幸运女神的一瞥。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关闭),市场严峻而又死气沉沉,加上意识形态堡垒,和外部环境动荡,哪怕一个普通人决定随大流,也不知何去何从。

  • 把噗2012-07-05 15:26:18

    @新华影都。只要看看后来的电影就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电影。

  • 孙加号2021-01-27 23:18:51

    千辛万苦寻得工作,变卖家财换来单车,工作未能长久,单车无奈被偷,教堂颂歌未能缓解心中急虑,寻求通灵也未能失而复得,餐馆饕餮大餐又何尝是长久之计,找寻不断似乎偷车贼近在眼前,却也依旧无计可施,于是父亲无奈偷车,孩子街头无力观望,那一刻,现实主义火花迸起,痛苦与无力交织,时代和阶级碰撞,宗教和哲学互搏,最后随父子一同淹没于无际的人海。

  • 甘草披萨2013-03-11 13:31:43

    伊伯特曾说:“如果你对电影足够一往情深,或迟或早,你都会接触到小津、布列松、雷诺阿,发现自己站在众多这样的圣人之间。” 德西卡,尤其体现在这部电影,同样理所当然的位列电影圣人之列,如有志从事导演工作,更是应该从本片学到一堂最本质的电影课:电影究竟应该怎么拍。最最纯粹的电影,最简单同样也是最难最高级的电影,区分任何“主义”或是追求任何“技巧”都变得没有意义,化身“无”的最高境界,素人演员的高水平发挥,与其说是调教的好,不如说,他们根本无需“表演”,而这个收尾,同样兼具两重性,最残忍却也最怜悯 | 20201025重看@影城

  • 汾河水怪2022-08-30 15:44:17

    伟大的新现实主义,简单的故事,直击灵魂的力量,战败的日本也出现了《野良犬》这种作品,一个是寻枪,一个是寻车,实则都是借此打量众生,审视这个残破的世界,展示人们精神的无助和颓废,不过导演们还是留了一丝人性的善良,即使最后车子没找到,还因偷车出了丑,里奇还是幸运的被原谅,在精神上也得到了儿子的救赎,虽然生活会更加困难,但他还会努力。丢了就丢了,既然今天找不到,那就永远不要再找了,作为小人物,我们只能接受一切,继续为活着想办法。

  • 周鱼2010-07-02 01:29:28

    朴实无华 镜头饱满且能为人物心理活动和战后意大利生活现实服务 本片以其现实主义风格名垂影史 多年来终于找到资源 遗憾的是 其革命性在今日似乎不再有震撼的力度 早期的电影 表达手段在现在看来也过于单一化 渐行渐远之余我还是在苦恼:莫非总找不到解读经典的那把钥匙?

  • Panda的影音2013-05-10 11:45:58

    经典老电影中,还是更偏爱像《偷自行车的人》这样的片子,虽说故事的时代感很强,但它的镜头语言、场面调度、演员表演等大多没过时,仍有很多现代电影借鉴。喜欢父亲对儿子说的那句“为什么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还要把自己弄得这么不开心?”最后父子俩手牵手走在熙攘的人群中,让我看湿了眼眶、好是感动!

  • 一起吃地瓜2018-05-08 12:07:28

    原来父子的扮演者都不是职业演员,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非常现实。

  • Bill2021-12-19 00:02:54

    杰作,像在看鲁迅的小说,会厌恶不能共情这样电影的人。父亲有多难,孩子又有多可爱

  • 风间隼2022-01-15 19:26:44

    从苦主到窃贼,充满同情地展现一个蓝领父亲如何在挣扎中陷入道德困境。镜头跟随两父子游历了职业介绍所、电影公司、黑市、教堂、神婆、青楼、街头黑帮……加上精当的剪辑,是名副其实的《罗马风情画》。百废待兴的古都街头,各色人等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汗滴和污浊的气味,最后一个大全景从个案有效升华到一个时代。不愧为技术、艺术和社会意义兼备的杰作,看得出对《野良犬》、《寻枪》的影响。

  • 肖浑2017-07-09 18:56:04

    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人总有一死”,还有“没有什么不能解决,除了死亡”。配乐太太太满了,听得头皮发麻。

  • bay1352016-09-15 14:46:58

    即使过了将近70年,电影的语言技术都和过去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和观念也不断在改变。但初看之时,你依然会被打动,给你带来的情感冲击不输于任何一部年度佳片。这样的电影大概就可以称作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