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sersushi2009-07-26 21:27:39
你真可爱"----- 哈哈哈...戈达尔把妹高手
吹风散步2012-08-25 12:10:39
不得不说这片看得太痛苦了,充满了焦虑和彷徨,真真假假梦魇一般让人捉摸不定,絮絮叨叨肆无忌惮的没完没了。
米粒2014-05-19 06:44:46
这片子气质好独特啊,竟然有种安东尼奥尼在拍希区柯克的剧本的感觉。巴黎并不属于任何人。似有若无的阴谋论,到底重要吗
徐若风2018-06-22 01:05:55
麦卡锡时代的白色恐怖落幕后,巴黎陷入阴谋论浪潮,影片的背景仅是它谜面的一小部分,自杀的线索则淹没于人与人的暧昧之中。如果一部神秘主义悬疑片,在最终可供观众以批量生产的方式解读,那多少是件败兴之事;而雅克·里维特则显然跳脱出了这一层面。直到最后,本片都依旧是一部活在虚幻与政治里,只能看清故事的形态,却无法看清其面貌的深刻之作。
小麦2023-01-27 20:14:45
看完满江红来看看里维特,发现竟然非常的迷人,然而五十分钟后剧情开始混乱,我的心绪开始不安,可能是因为我的冰淇淋吃完了
欢乐分裂2018-06-21 23:27:05
#重看#完美验证悬疑是核心的新浪潮典范,卷入暧昧不明语焉不详的迷雾之中,与女主同处局外人视角;自杀及自杀原因成为接近麦高芬的存在,政治底色在日常事件的覆盖下依旧闪现,左翼思想形态浓重;人物关系结构的穿插与调度,如多棱镜般折射巴黎断层剖面,理想主义的天真折损于虚无一代。
Pincent2021-05-19 02:00:51
85/100 开场就说了“巴黎并不属于任何人”,年轻知识分子们只是被时代政局裹挟而始终在寻求却永远难以接近“秘密”的状态,时常处在怀疑主义(有存在主义气息但怀疑存在、也非完全的虚无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迷宫里。神秘的不稳定感也总是在于剪辑速率、镜头运动(竟有点想到《郊区的鸟》)、风格极为跳跃的配乐及声音处理(特殊的音效与声画分离)上,还有两次拍摄者的影子以穿帮的方式出现,大环境的线索只是仅仅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给出提示。电影、戏剧的边界皆有一些柔化的处理。即兴,形而上,最终也挺符合时代思潮、手册立场及集体受到希区柯克影响的影子。
赱馬觀♣2013-01-04 15:08:24
怯场,希区柯克之《欲海惊魂》,个人推测里维特《巴黎属于我们》的叙事结构原型。女主人公同属影剧新人,同样出于对倾慕男士的关爱,主动投入到一场神秘的谋杀案件的侦破中。稍有不同的是,欲海惊魂的简·惠恩的目的是帮忙脱罪;巴黎属于我们则是为了保护。防止死者的朋友,那位戏剧导演,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两位女主人公都在寻找一件重要物证:录音带与染血的裙子。而她们怀疑对象,也都同样指向一位身边充斥着追求者的神秘女人。随着调查进展,倾慕男士的完美形象逐渐幻灭。欲海惊魂中,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似乎与英俊警察的情感介入有关。巴黎剧中,并没出现第三方的情感替代者。偶像的坍塌,主要来自于导演在戏剧被商业操控过程中的懦弱和妥协。但……https://www.douban.com/note/256377670/
阿契亚2013-05-13 11:19:25
认真地看: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像里维特一样在正常的框架内给出这么大的破坏力
dinosaurs2013-10-07 17:00:57
这不是什么网状叙事,也不是什么神秘和不确定,雅克里维特这一片的意义系统相当清晰,这就是一部知识分子境遇的悲剧。控诉过资本和消费主义之后,还不忘反思左翼的偏狭。这片要好过候麦的狮子星座和春天故事。被麦卡锡主义驱逐出美国的那个角色完全是个超现实主义分子的形象,他说的话几乎都是娜嘉里的
冰山李2009-07-12 15:15:01
8.7;德斯普里钦《哨兵》的叙事风格似乎深受此片影响,但里维特更强调内心写实,为不可知论引导的夸大结局
苏莫2020-11-06 21:00:44
这片子我看了两天,又长又闷,再大的悬念都拯救不了。
胤祥2011-10-04 04:01:12
里维特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外表,包装了一个现代主义的故事。夏布洛尔、戈达尔都有客串。
JeanChristophe2019-01-30 16:22:06
剪辑非常大胆,对话始终避免正反打,多处穿帮镜头与演员偶而不自然的表演正如总被打断的彩排一样赋予影片奇特的抽离感; 政治阴谋论的背景下,希区柯克式开局引向安东尼奥尼式终局,对黑色电影的解构与早期戈达尔殊途同归. 配乐风格近于巴托克或斯特拉文斯基,插入的印度拨弦乐仿佛取自雷伊电影. P.S.墙上的一架子《电影手册》是个彩蛋
松枝清顕2016-05-15 23:55:28
总算解开多年谜团 原来记忆中几个印象深刻但不知出处的画面就是出自这部电影 一部画风清奇的法国新浪潮大闷片。一打开便是似曾相识的迷人感 似乎来源于安东尼奥尼。想起奇遇是必然的 出色的配乐与极具艺术感的摄影使我想到假面 这个复杂的悬疑故事仅仅是形式本身就已经足够美好。戈达尔帅飞。
Lycidas2018-07-16 10:20:08
重看。绝望之处甚至不在于没有出口,而在于种种动机不明的迷茫:救不到的爱人,四下散落的事件,什么都解释不了,或寻到一半就放手,桩桩件件,有人生有人死,而留在灰色地带里踟蹰的人,面前的千头万绪尽皆把握不住,既不愿意承认世界就此成为废墟,也无法伸手为它抹上亮色。
HurryShit2011-10-12 03:37:56
懸疑。陰謀。劇場排練(始終沒有正式上演是自我指涉? XD)。冷戰。不確定性。巴黎地景。Metropolis。
btr2018-06-25 21:42:02
借美式的(政治)惊悚电影的框架讲一个法式的带有浓重存在主义气息的故事。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指涉直抵『末日将近』的核心,而作为戏中戏的莎剧对应了全片的结构。除了艺术桥上没有爱情锁,这部57年前的电影里的巴黎与如今也没什么两样。
我不在这2015-04-13 00:06:41
忧于巴黎的沉没,对存在主义的怀疑,结论是不具有自我的青年的“自我设计"是无稽之谈,终将导致悲剧,从自己亲手制造的斗争悲剧中成长。尽管对战争、戏剧化人生的渴望并不只是年轻的特征。感受到对美国文化的嘲讽。里维特钟情于对声轨的运用?喜欢那个压迫感的象征,以及屋顶上的巴黎。三星半。
xoyabc2017-11-12 12:36:12
171112影博馆,看的时候睡着了好几次
郭连凯2016-03-08 09:38:07
把一个悬疑的侦探故事拍的别有风味,镜头运动颇为讲究,但还是没明白这个片名指向为何…
Mannialanck2021-03-05 17:01:27
6。看一部140分钟的里维特需要3个晚上
介意2018-06-18 13:34:49
#802|技術瑕疵比較影響觀感。全程關注女主角隨場變換的髮型:)
余小岛2022-02-27 15:46:43
暧昧不清,语焉不详,到最后也没搞明白巴黎到底属不属于我们。戈达尔撩妹高手。(@法文)
赛珞璐2014-10-27 05:18:25
中间睡着一会儿起来发现对剧情也没什么影响,貌似跟冷战有关,气氛也因此而模糊阴暗。戈达尔把妹果然有高招。
峰峰峰峰2015-12-09 15:46:43
真真假假捉摸不定,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夏布洛尔友情客串,戈达尔把妹有高招。巴黎不属于任何人,但至少电影属于我们。
Kiwimilkcover2018-06-19 10:24:39
毫无来由的想象中的阴谋论,战战兢兢探寻“秘密”的真诚“小孩儿”,知识分子的敏感悲哀。“每个人都在巴黎探寻不同的东西”(他们讲阴谋论的时候实在太敏感中二了)@上影节
paradiso2020-01-08 20:53:49
就晓得铺垫得如此神神秘秘最后肯定放我鸽子因为新小说流都这样啊....角色没有喜欢的。这个片子的黑白摄影不晓得为啥挺平板的。
Trillian2019-07-15 13:11:02
骄傲的悔恨,想要拯救心上人的冲动,年轻的理想主义和冲动在生命本身的模糊多义前散落一地,遇到的每个人都像有无数张面孔。
三岛2024-08-26 23:29:55
@法文 一部包括戏剧却又反戏剧的电影。时代存在主义危机下,巴黎城市景观完全成为角色内心的迷宫,女演员-导演、自杀者-嫌疑人间各种关系的权疑关系,只能存在于城市景观中,也唯有在最后相对的自然空间,才会柔和地被刺开出某种真相。
一颗大豆2021-09-07 20:02:55
太晦涩了。整个影片的氛围和主题倒是很搭:漫长、难以找到真相、令人焦躁
电车2021-08-08 00:03:51
一部希区柯克式的里维特悬疑片。以排练(重复)作为标定物的叙事风格,从这处女作就运用得很成熟。如戈达尔所说的,不要拍政治电影,还要政治化的拍电影。里维特这部电影就深得这句话的精髓,虽然两个人的死亡最终都指向了,知识分子存在主义式的自杀,但菲利普的阴谋论并不仅仅是臆想,全都指向了某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资本主义谋杀。正向片名所宣告的,巴黎属于我们,“我们”是来自世界的所有人,是西班牙的胡安,也是美国的菲利普,妄想以“自杀”清除异己的行为终将失败,就像结尾那样,虽然导演死了,但戏剧依然将排练下去,不会就此消亡,“我们”的力量只会源源不断。
吹牛伯爵2024-03-02 20:53:40
有时,里维特也会小心翼翼地移动他的摄影机:镜头可能会平缓沉静地滑过一个角度,让一名角色的特写插入到前景;或者,有意地留下一块空白空间好让画外的角色重新被引进画内,仿若在以某种拘谨的方式介绍一个新的人物,一个新朋友。但是难道我们可以因为相机运动的笨拙而去责难里维特吗?这难道不是像让·马克(还是菲利普?)所说的那样,镜头“只能”如此行动,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个在摄影机背后绞尽脑汁,在风格上不留任何余地的里维特吗?
我想里维特想要说的是:表现悬疑与揭示谜底二者之间的差距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悬疑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的织体,某个被悬置起来的阴谋,里维特以最表面的形式去处理它,换言之,如果希区柯克擅长去拍摄那些预先准备在分镜稿上的图案,那么里维特所期待的毋宁是分镜稿边缘的一些潦草画迹。
2024.3.2
持人的摄影机2022-09-04 12:09:25
7.0/10。①女主参加舞台剧剧团进行各种日常排练,中途认识了各种社会边缘左翼(反佛朗哥的西班牙人、被麦卡锡主义迫害的美国人等)并对一起死亡案件产生了兴趣(且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似乎越发水深越发扑朔迷离,到最后导演并没给出真相)。②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一些表意有力的高水准运镜调度的丝滑优美感符合角色们的精致气质。③影调感觉有两种角度理解:1、疏离感或麦格芬,但不管是哪个本片关于「死亡案件真相」的悬疑感都太强;2、像《十二宫》一样的焦虑感,但与后者不同,本片并未能一直制造让观众感兴趣的悬念,而是抛出了一堆又一堆的让观众愈发感到疲倦无趣的复杂谜团,这并不让观众多「焦虑」而更多是「疲惫」。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我认为本片影调的执行都不到位。
圣墟2017-04-11 18:30:33
巴黎不属于任何人,但至少电影属于我们
大黑骡子2018-06-17 20:28:50
极具文学性,看时有点无聊,悬疑推进很慢,但回味起来真是独特又迷人。疙瘩儿的发际线比墨镜更有辨识度
世界的焚像.2021-08-01 16:02:34
里维特影像下的巴黎呈现出一种真实与虚幻的叠合混沌模态,它勾连着一群精神世界处于流亡放浪形状态的散漫知识分子团体,记忆与地景不断耦合。
楚翰彻2023-01-26 22:47:20
基本思路令人想起本片前一年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但是里维特的母题更具备现代派特点,处理思路则更为古典,比起特吕弗和客串的戈达尔(依旧保持了自己作品中的调侃思路)两位激进的先锋,显然更沉的住气,于是在叙事上对好莱坞和麦高芬的作者化挪用更加惟妙惟肖,不负责任得贴个标签的话,特吕弗重情感,侯麦重思考,戈达尔重精神,里维特可能更在意形式表达吧。
雕刻时光2022-08-27 22:29:02
法国文化中心放映。手法不成熟之作,甚至有一些愚蠢。
镜头乐园2024-07-04 07:08:35
Anne的行动在角色之间创造出一种粘连的关系。他们不再明确,通过Anne黏成了一大块互相渗透却又互相抵抗的物质(一些剪辑上的不连贯加强了这一点)。通过这种圈层内的惰性活动创造并维系着假想敌,并最终互相吞噬。Anne从来不是无辜的,即便她的初衷从来都是竭力避免死亡。但正如Juan无处不在的缺席留下的寓言一般,在暧昧里一切犹豫和徘徊都导向了世界的终结。
一朵潛水云2022-01-15 10:20:38
楚浮《四百擊》有場戲是一家三口看完這部電影後在車上簡短討論的戲,媽媽和兒子都覺得這部電影很有深度,而爸爸則一臉有口難言的阿巴阿巴。很明顯的用懸念架構建設整部影片(在一眾新浪潮的片看起來還挺工整規矩的?),即使整部片發大很多倍來寫支線,都始終圍繞文學系新生Anne追尋「Juan之死」作始作終。而且「Juan之死」的原因一直旁敲側擊,讓觀衆自己想象與思索。但我有點想吐槽,希維特早期的作品,看完有種早紙被揉成一團,但展開又有點意思的,我覺得很大程度是因爲這個懸念架構的規限,讓他的東西得而成型,不至於崩。(而且希維特早期真的很捨不得剪)
Leave no trace2021-07-16 23:06:10
4.5 好看的片子,巴尔扎克的迷局,霍华德霍克斯的虚无和一点幽默。
AmberJCZhao2022-05-04 12:37:25
看了个翻译很破烂的版本,内容全靠半听半猜。Françoise Prévost太美了!
巴黎属于我们豆瓣热评
Keysersushi2009-07-26 21:27:39
你真可爱"----- 哈哈哈...戈达尔把妹高手
吹风散步2012-08-25 12:10:39
不得不说这片看得太痛苦了,充满了焦虑和彷徨,真真假假梦魇一般让人捉摸不定,絮絮叨叨肆无忌惮的没完没了。
米粒2014-05-19 06:44:46
这片子气质好独特啊,竟然有种安东尼奥尼在拍希区柯克的剧本的感觉。巴黎并不属于任何人。似有若无的阴谋论,到底重要吗
徐若风2018-06-22 01:05:55
麦卡锡时代的白色恐怖落幕后,巴黎陷入阴谋论浪潮,影片的背景仅是它谜面的一小部分,自杀的线索则淹没于人与人的暧昧之中。如果一部神秘主义悬疑片,在最终可供观众以批量生产的方式解读,那多少是件败兴之事;而雅克·里维特则显然跳脱出了这一层面。直到最后,本片都依旧是一部活在虚幻与政治里,只能看清故事的形态,却无法看清其面貌的深刻之作。
小麦2023-01-27 20:14:45
看完满江红来看看里维特,发现竟然非常的迷人,然而五十分钟后剧情开始混乱,我的心绪开始不安,可能是因为我的冰淇淋吃完了
欢乐分裂2018-06-21 23:27:05
#重看#完美验证悬疑是核心的新浪潮典范,卷入暧昧不明语焉不详的迷雾之中,与女主同处局外人视角;自杀及自杀原因成为接近麦高芬的存在,政治底色在日常事件的覆盖下依旧闪现,左翼思想形态浓重;人物关系结构的穿插与调度,如多棱镜般折射巴黎断层剖面,理想主义的天真折损于虚无一代。
Pincent2021-05-19 02:00:51
85/100 开场就说了“巴黎并不属于任何人”,年轻知识分子们只是被时代政局裹挟而始终在寻求却永远难以接近“秘密”的状态,时常处在怀疑主义(有存在主义气息但怀疑存在、也非完全的虚无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迷宫里。神秘的不稳定感也总是在于剪辑速率、镜头运动(竟有点想到《郊区的鸟》)、风格极为跳跃的配乐及声音处理(特殊的音效与声画分离)上,还有两次拍摄者的影子以穿帮的方式出现,大环境的线索只是仅仅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给出提示。电影、戏剧的边界皆有一些柔化的处理。即兴,形而上,最终也挺符合时代思潮、手册立场及集体受到希区柯克影响的影子。
赱馬觀♣2013-01-04 15:08:24
怯场,希区柯克之《欲海惊魂》,个人推测里维特《巴黎属于我们》的叙事结构原型。女主人公同属影剧新人,同样出于对倾慕男士的关爱,主动投入到一场神秘的谋杀案件的侦破中。稍有不同的是,欲海惊魂的简·惠恩的目的是帮忙脱罪;巴黎属于我们则是为了保护。防止死者的朋友,那位戏剧导演,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两位女主人公都在寻找一件重要物证:录音带与染血的裙子。而她们怀疑对象,也都同样指向一位身边充斥着追求者的神秘女人。随着调查进展,倾慕男士的完美形象逐渐幻灭。欲海惊魂中,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似乎与英俊警察的情感介入有关。巴黎剧中,并没出现第三方的情感替代者。偶像的坍塌,主要来自于导演在戏剧被商业操控过程中的懦弱和妥协。但……https://www.douban.com/note/256377670/
阿契亚2013-05-13 11:19:25
认真地看: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像里维特一样在正常的框架内给出这么大的破坏力
dinosaurs2013-10-07 17:00:57
这不是什么网状叙事,也不是什么神秘和不确定,雅克里维特这一片的意义系统相当清晰,这就是一部知识分子境遇的悲剧。控诉过资本和消费主义之后,还不忘反思左翼的偏狭。这片要好过候麦的狮子星座和春天故事。被麦卡锡主义驱逐出美国的那个角色完全是个超现实主义分子的形象,他说的话几乎都是娜嘉里的
冰山李2009-07-12 15:15:01
8.7;德斯普里钦《哨兵》的叙事风格似乎深受此片影响,但里维特更强调内心写实,为不可知论引导的夸大结局
苏莫2020-11-06 21:00:44
这片子我看了两天,又长又闷,再大的悬念都拯救不了。
胤祥2011-10-04 04:01:12
里维特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外表,包装了一个现代主义的故事。夏布洛尔、戈达尔都有客串。
JeanChristophe2019-01-30 16:22:06
剪辑非常大胆,对话始终避免正反打,多处穿帮镜头与演员偶而不自然的表演正如总被打断的彩排一样赋予影片奇特的抽离感; 政治阴谋论的背景下,希区柯克式开局引向安东尼奥尼式终局,对黑色电影的解构与早期戈达尔殊途同归. 配乐风格近于巴托克或斯特拉文斯基,插入的印度拨弦乐仿佛取自雷伊电影. P.S.墙上的一架子《电影手册》是个彩蛋
松枝清顕2016-05-15 23:55:28
总算解开多年谜团 原来记忆中几个印象深刻但不知出处的画面就是出自这部电影 一部画风清奇的法国新浪潮大闷片。一打开便是似曾相识的迷人感 似乎来源于安东尼奥尼。想起奇遇是必然的 出色的配乐与极具艺术感的摄影使我想到假面 这个复杂的悬疑故事仅仅是形式本身就已经足够美好。戈达尔帅飞。
Lycidas2018-07-16 10:20:08
重看。绝望之处甚至不在于没有出口,而在于种种动机不明的迷茫:救不到的爱人,四下散落的事件,什么都解释不了,或寻到一半就放手,桩桩件件,有人生有人死,而留在灰色地带里踟蹰的人,面前的千头万绪尽皆把握不住,既不愿意承认世界就此成为废墟,也无法伸手为它抹上亮色。
HurryShit2011-10-12 03:37:56
懸疑。陰謀。劇場排練(始終沒有正式上演是自我指涉? XD)。冷戰。不確定性。巴黎地景。Metropolis。
btr2018-06-25 21:42:02
借美式的(政治)惊悚电影的框架讲一个法式的带有浓重存在主义气息的故事。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指涉直抵『末日将近』的核心,而作为戏中戏的莎剧对应了全片的结构。除了艺术桥上没有爱情锁,这部57年前的电影里的巴黎与如今也没什么两样。
我不在这2015-04-13 00:06:41
忧于巴黎的沉没,对存在主义的怀疑,结论是不具有自我的青年的“自我设计"是无稽之谈,终将导致悲剧,从自己亲手制造的斗争悲剧中成长。尽管对战争、戏剧化人生的渴望并不只是年轻的特征。感受到对美国文化的嘲讽。里维特钟情于对声轨的运用?喜欢那个压迫感的象征,以及屋顶上的巴黎。三星半。
xoyabc2017-11-12 12:36:12
171112影博馆,看的时候睡着了好几次
郭连凯2016-03-08 09:38:07
把一个悬疑的侦探故事拍的别有风味,镜头运动颇为讲究,但还是没明白这个片名指向为何…
Mannialanck2021-03-05 17:01:27
6。看一部140分钟的里维特需要3个晚上
介意2018-06-18 13:34:49
#802|技術瑕疵比較影響觀感。全程關注女主角隨場變換的髮型:)
余小岛2022-02-27 15:46:43
暧昧不清,语焉不详,到最后也没搞明白巴黎到底属不属于我们。戈达尔撩妹高手。(@法文)
赛珞璐2014-10-27 05:18:25
中间睡着一会儿起来发现对剧情也没什么影响,貌似跟冷战有关,气氛也因此而模糊阴暗。戈达尔把妹果然有高招。
峰峰峰峰2015-12-09 15:46:43
真真假假捉摸不定,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夏布洛尔友情客串,戈达尔把妹有高招。巴黎不属于任何人,但至少电影属于我们。
Kiwimilkcover2018-06-19 10:24:39
毫无来由的想象中的阴谋论,战战兢兢探寻“秘密”的真诚“小孩儿”,知识分子的敏感悲哀。“每个人都在巴黎探寻不同的东西”(他们讲阴谋论的时候实在太敏感中二了)@上影节
paradiso2020-01-08 20:53:49
就晓得铺垫得如此神神秘秘最后肯定放我鸽子因为新小说流都这样啊....角色没有喜欢的。这个片子的黑白摄影不晓得为啥挺平板的。
Trillian2019-07-15 13:11:02
骄傲的悔恨,想要拯救心上人的冲动,年轻的理想主义和冲动在生命本身的模糊多义前散落一地,遇到的每个人都像有无数张面孔。
三岛2024-08-26 23:29:55
@法文 一部包括戏剧却又反戏剧的电影。时代存在主义危机下,巴黎城市景观完全成为角色内心的迷宫,女演员-导演、自杀者-嫌疑人间各种关系的权疑关系,只能存在于城市景观中,也唯有在最后相对的自然空间,才会柔和地被刺开出某种真相。
一颗大豆2021-09-07 20:02:55
太晦涩了。整个影片的氛围和主题倒是很搭:漫长、难以找到真相、令人焦躁
电车2021-08-08 00:03:51
一部希区柯克式的里维特悬疑片。以排练(重复)作为标定物的叙事风格,从这处女作就运用得很成熟。如戈达尔所说的,不要拍政治电影,还要政治化的拍电影。里维特这部电影就深得这句话的精髓,虽然两个人的死亡最终都指向了,知识分子存在主义式的自杀,但菲利普的阴谋论并不仅仅是臆想,全都指向了某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资本主义谋杀。正向片名所宣告的,巴黎属于我们,“我们”是来自世界的所有人,是西班牙的胡安,也是美国的菲利普,妄想以“自杀”清除异己的行为终将失败,就像结尾那样,虽然导演死了,但戏剧依然将排练下去,不会就此消亡,“我们”的力量只会源源不断。
吹牛伯爵2024-03-02 20:53:40
有时,里维特也会小心翼翼地移动他的摄影机:镜头可能会平缓沉静地滑过一个角度,让一名角色的特写插入到前景;或者,有意地留下一块空白空间好让画外的角色重新被引进画内,仿若在以某种拘谨的方式介绍一个新的人物,一个新朋友。但是难道我们可以因为相机运动的笨拙而去责难里维特吗?这难道不是像让·马克(还是菲利普?)所说的那样,镜头“只能”如此行动,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个在摄影机背后绞尽脑汁,在风格上不留任何余地的里维特吗? 我想里维特想要说的是:表现悬疑与揭示谜底二者之间的差距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悬疑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的织体,某个被悬置起来的阴谋,里维特以最表面的形式去处理它,换言之,如果希区柯克擅长去拍摄那些预先准备在分镜稿上的图案,那么里维特所期待的毋宁是分镜稿边缘的一些潦草画迹。 2024.3.2
持人的摄影机2022-09-04 12:09:25
7.0/10。①女主参加舞台剧剧团进行各种日常排练,中途认识了各种社会边缘左翼(反佛朗哥的西班牙人、被麦卡锡主义迫害的美国人等)并对一起死亡案件产生了兴趣(且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似乎越发水深越发扑朔迷离,到最后导演并没给出真相)。②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一些表意有力的高水准运镜调度的丝滑优美感符合角色们的精致气质。③影调感觉有两种角度理解:1、疏离感或麦格芬,但不管是哪个本片关于「死亡案件真相」的悬疑感都太强;2、像《十二宫》一样的焦虑感,但与后者不同,本片并未能一直制造让观众感兴趣的悬念,而是抛出了一堆又一堆的让观众愈发感到疲倦无趣的复杂谜团,这并不让观众多「焦虑」而更多是「疲惫」。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我认为本片影调的执行都不到位。
圣墟2017-04-11 18:30:33
巴黎不属于任何人,但至少电影属于我们
大黑骡子2018-06-17 20:28:50
极具文学性,看时有点无聊,悬疑推进很慢,但回味起来真是独特又迷人。疙瘩儿的发际线比墨镜更有辨识度
世界的焚像.2021-08-01 16:02:34
里维特影像下的巴黎呈现出一种真实与虚幻的叠合混沌模态,它勾连着一群精神世界处于流亡放浪形状态的散漫知识分子团体,记忆与地景不断耦合。
楚翰彻2023-01-26 22:47:20
基本思路令人想起本片前一年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但是里维特的母题更具备现代派特点,处理思路则更为古典,比起特吕弗和客串的戈达尔(依旧保持了自己作品中的调侃思路)两位激进的先锋,显然更沉的住气,于是在叙事上对好莱坞和麦高芬的作者化挪用更加惟妙惟肖,不负责任得贴个标签的话,特吕弗重情感,侯麦重思考,戈达尔重精神,里维特可能更在意形式表达吧。
雕刻时光2022-08-27 22:29:02
法国文化中心放映。手法不成熟之作,甚至有一些愚蠢。
镜头乐园2024-07-04 07:08:35
Anne的行动在角色之间创造出一种粘连的关系。他们不再明确,通过Anne黏成了一大块互相渗透却又互相抵抗的物质(一些剪辑上的不连贯加强了这一点)。通过这种圈层内的惰性活动创造并维系着假想敌,并最终互相吞噬。Anne从来不是无辜的,即便她的初衷从来都是竭力避免死亡。但正如Juan无处不在的缺席留下的寓言一般,在暧昧里一切犹豫和徘徊都导向了世界的终结。
一朵潛水云2022-01-15 10:20:38
楚浮《四百擊》有場戲是一家三口看完這部電影後在車上簡短討論的戲,媽媽和兒子都覺得這部電影很有深度,而爸爸則一臉有口難言的阿巴阿巴。很明顯的用懸念架構建設整部影片(在一眾新浪潮的片看起來還挺工整規矩的?),即使整部片發大很多倍來寫支線,都始終圍繞文學系新生Anne追尋「Juan之死」作始作終。而且「Juan之死」的原因一直旁敲側擊,讓觀衆自己想象與思索。但我有點想吐槽,希維特早期的作品,看完有種早紙被揉成一團,但展開又有點意思的,我覺得很大程度是因爲這個懸念架構的規限,讓他的東西得而成型,不至於崩。(而且希維特早期真的很捨不得剪)
Leave no trace2021-07-16 23:06:10
4.5 好看的片子,巴尔扎克的迷局,霍华德霍克斯的虚无和一点幽默。
AmberJCZhao2022-05-04 12:37:25
看了个翻译很破烂的版本,内容全靠半听半猜。Françoise Prévost太美了!